转自:中国网
▲曲松县境内高山草甸一景,境内平均海拔近4000米。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在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曲松县,藏药材的种植、收获、加工及销售过程,一直是记者心中的谜题。早在2017年,曲松县曲松镇琼嘎村就入选了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藏药材),种植区域覆盖曲松镇的琼嘎、下洛、东嘎三个行政村。多年来,藏药材种植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在曲松镇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正在筛选藏药材。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子女多,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就被迫辍学。后来通过拜师自学,考入了西藏藏医药大学。”洛桑金巴向记者介绍,毕业后,他先后到安徽、甘肃、四川等地的药材种植基地考察,回到曲松后创办了藏药企业。▲在曲松镇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村民正在筛选人工种植的草红花。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为进一步挖掘藏医药的价值,洛桑金巴组建研发团队,提取藏药精华,开发高端化妆品。2017年,公司通过西藏自治区药监部门认证,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三家、山南市唯一一家自产自销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洛桑金巴手捧“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证书。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支持藏医药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藏药材生产研发力度,推动藏医药向现代化、产业化迈进。2024年,山南市中、藏药材种植业企业有6家,总产值达1410万元,总收入709万元;藏药生产企业3家,总产值2.534亿元。琼嘎村村民普巴正是得益于当地的政策扶持,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今已成长为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同时他还是曲松县人大代表,进一步广泛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在曲松镇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当地村民向记者展示藏药材。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走进合作社的藏药生产车间,一股药香扑鼻而来。草红花、红景天……一包包藏药材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后,正准备发往外地。▲在曲松镇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里的草红花原料。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曲松县副县长加央群培表示,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支持下,当地群众对藏医药的认识逐步加深,藏药材种植、加工、销售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未来,当地将扩大民族医药交流合作,深挖藏医药资源优势,带领更多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中国网
作者:胡俊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