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中国女医师协会走过的30年,让全国女医师更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作为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女医师协会会长,乌日娜正是这股巾帼力量的杰出代表。作为亲历者,她见证了协会的蜕变历程,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女性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1982年,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乌日娜选择了相对冷门的皮肤科。“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或许更有发展空间。”这个偶然的决定,开启了她与皮肤科相伴一生的缘分。
皮肤科作为跨学科最多的医学领域之一,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多个学科交叉,多年来,乌日娜见证了皮肤科从“仅凭双眼诊断”到“科技赋能诊疗”的巨大变革。“以前看病靠经验,现在有了皮肤镜、皮肤CT,甚至AI辅助诊断技术,诊断准确率大幅提升。”乌日娜说,许多皮肤症状实则是内脏疾病的外在表现,这要求医生具备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她回忆,自己曾在一次治疗中,偶然发现了当地居民砷中毒的情况,从而推动了当地改水工程的实施,挽救了无数居民的生命。
而在多年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乌日娜越发感受到学科交流与资源整合的重要性。2021年,乌日娜牵头成立了内蒙古女医师协会。4年间,协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拥有20余个专委会,另有3个正在筹备中。
内蒙古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地域辽阔,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内蒙古女医师协会将工作重心下沉,计划成立基层医师专委会,专门服务旗县以下的女医生。“我们降低入会门槛,想让更多基层女医师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乌日娜深知,基层医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神经末梢”,只有提升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守护好群众健康。
乌日娜介绍,协会成立4年来,积极开展基层帮扶活动,组织女医师深入牧区、农村,为牧民和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在广袤的草原上,她们不仅送去诊疗技术,更带去了健康理念。乌日娜说,她们还将蒙医药研究成果推向全国,为民族医药的发展贡献力量,不仅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目前全国仅有15个省市成立了地方女医师协会,还有许多地区尚未组建。医疗领域中女医师占比极高,有些专业几乎全是女性,她们需要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动力的源泉。”在她看来,推动各地女医师协会的成立,不仅是对女性医者的关怀,更是凝聚医疗力量的重要举措。
30年来,女医师协会职能的不断丰富,从单纯的学术交流扩展到涵盖业务提升、家庭建设、个人发展等多个维度,让女医师在专业之外,也能展现多彩的生活面貌。乌日娜说,在去年的全国糖尿病学术活动中,来自内蒙古的女医生们身着蒙古袍展示风采,成为会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多年来,女医师协会帮助大批优秀女医师成长,她们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中国健康医疗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乌日娜认为,女医生对待病人的善良与关怀,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也让女医师协会成为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女医师协会成立30周年的新起点上,以她为代表的女性医者们正携手前行,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医疗事业的巾帼华章。
展望未来,乌日娜计划推动内蒙古女医师协会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成立更多专委会,让更多女医生找到“温暖的家”。她坚信,在全国女医师的共同努力下,女医师协会将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影旅融合激活闽北山城发展活力
下一篇:中国使馆严肃提醒:切勿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