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铁岭,暑气蒸腾。距城西6公里的凡河镇大莲花村,500亩荷花池铺展成绿海,粉白荷花在风中摇曳——恰如《诗经·郑风》中“隰有苌楚,猗傩其华”的意境,湿地边的草木舒展,荷花盛放,古老的诗意在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这片如今的网红打卡地,30多年前还是臭气熏天的烂洼塘。而让它“重生”的,是土生土长的村民赵晓滨。
北河沟的夏天:孩子们的乐园
大莲花村的名字,藏着一段老故事。村西北那片从祖上传下来的荷花池,池北的村庄叫小莲花村,池南的就是大莲花村——两个村的名字,都因这片老荷花池而来,解放前就这么叫开了。
村北边的北河沟是柴河水系的一段,穿村而过,先流入荷花塘,再汇入辽河,最终流向莲花湖湿地。这湿地原叫五角湖水库,早年生态极好,水里有鱼,水面游着野鸭子,老辈人常说,那会儿有村民扛着猎枪去打野鸭子,是当地特别的记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河沟的水还清亮时,每到夏天,不光是赵晓滨和弟弟赵小旭,村里十六七岁的半大孩子,都爱往河沟里钻。
“那时候,孩子们白天打鱼,傍晚就泡在水里洗澡,摸鱼摸虾是常事。”村民赵宇飞回忆,“更别提村北那片有朝鲜人民友谊纪念碑的沼泽地了,满是水芹菜,咱小孩挎着筐去采,一捆8分钱卖给村供销社,大人说那菜要远销日本呢!放学就往那儿跑,攒的钱能买块糖,甜到心里。”
他还记得祖辈说的事:“不光河沟里有鱼,那时候咱村灌溉全用河水,水好,种出来的大米香得很。”
荷花池变成烂洼塘
只是好景不长,80年代后期水污染加重,北河沟的生机渐渐没了,村西北那片老荷花池也成了烂洼塘,臭气熏天。连带着那片采水芹菜的沼泽地,也慢慢荒了,水芹菜没了,供销社也不收了。
赵晓滨少年时和弟弟在河沟打鱼,后来,他带着这份韧劲,在铁岭站前开了“站前饭店”,慢慢攒下家底。再往后涉足煤炭生意,一步步积累了资金。
1992年,赵晓滨回村,看着曾经的清水塘成了烂洼塘,决定承包下来改造。“在外头挣了钱,就想给家乡干点事。”这是他常说的话。
改造烂洼塘变成生态园
清淤、治水、引荷花苗……赵晓滨一点点改造着这片池塘。最初只有一条土埂,后来修了木质栈道,建了垂钓园。他早年在塘边养过藏獒、孔雀,如今的萌宠乐园、羊驼,算是这份爱好的延续。
更让村民们记挂的是,从大莲花村到生态园,再从小莲花村到荷花池,这几公里的路,都是赵晓滨个人出资修的。“以前是土路,下雨就泥泞,他掏钱铺了水泥路,不光方便游客,咱村里人出门也舒坦。”赵宇飞说。
最让人佩服的是,这荷塘打从改造好,就从没收过费。“不管是本村人,还是周边南北二浦子、江河泡的,谁来都敞开进,夏天来歇脚、赏荷,一分钱不要。”赵宇飞说。
如今,14艘游船穿梭荷丛,儿童乐园成了亲子打卡点,赵晓滨还在园区里开了饭店、民宿,甚至专门布置了水上平台,供新人举办婚礼。
在村里,赵晓滨的口碑极好。从开饭店时起,谁有难处找他,能办的从不推辞。
村党支部书记赵晓岩说:“晓滨30年的坚持,让烂洼塘成了宝地,更让村民跟着受益。”眼下荷花最佳观赏期持续到8月中旬,这片由村民亲手唤醒的荷塘,正带着村子走向更热闹的未来。
本报记者 赵天乙
上一篇:“全女战队”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