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一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活动——“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会上,山东企业自主研发的多款机器人产品“登台亮相”,既展现山东在装备制造领域的雄厚实力,也彰显出山东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蓝海”中抢占先机的决心。
作为经济大省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工作。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韧性。
强化政策引领 夯实“稳”的基础
近日在青岛和潍坊同步举行的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首届创新大会,展出了这家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扩展现实(AI+XR)”、声学、光学、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百余项前沿技术成果——这是歌尔每年将主营业务收入的5%左右投入研发结出的硕果。
民营经济“稳”,则经济全局“稳”。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9%。今年6月,山东省财政厅印发《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围绕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提出了10个方面、50条具体政策。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说,相关政策既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又添柴加薪,促创新提升。政策“组合拳”靶向发力,推动山东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向新而行,成为稳发展、拓新局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山东延续政策集成供给、靠前发力的做法,突出政策前瞻性、精准性、针对性,以政策引领为发展创造更多确定性。
山东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加力稳经济促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关于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针对稳投资出台《山东省2025年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针对促消费出台《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
刚刚在青岛上合示范区落下帷幕的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庆伟说,2024年,上合示范区带动山东省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达到5316.2亿元。今年4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扩能提质的若干措施》,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23项含金量高的支持措施,继续支持上合示范区“做实、做好、做美、做响”。
一揽子政策协同发力,助力山东经济持续向好。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重点领域投资总体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制造业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2.1亿元,增长5.6%;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2元,同比名义增长5.3%。
立足自身优势 激活内生动力
在济南市济北开发区的山东矗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为赶制订单而忙碌。公司销售部经理张倩说:“今年订单量同比增加30%左右,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生产。”
工业规模体量庞大、产业体系完备,是山东的传统优势。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说,近年来,山东聚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19条标志性产业链,形成“总链长+链长+链主”的新型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链建设发展工作。
上半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工业投资增长13.4%,高于全部投资13.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
作为我国农业产值第一大省,上半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夏粮总产量547.4亿斤、增长0.7%,夏粮单产水平、总产增量居全国第一。
夏日沂蒙,草木葱茏。临沂市蒙阴县古泉村种植的蜜桃迎来销售旺季——通过种植蜜桃,古泉村打造出远近闻名的“甜蜜”产业,202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68万元。
一个蜜桃旺山村,这样的产业振兴故事在齐鲁大地不断涌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于永德说,山东初步筛选330个地域特色明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一业一策”培育壮大。
海洋是山东得天独厚的资源。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海洋产业发展空间、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山东现代海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在东营市垦利区离岸8公里的海域,一排排安装好的光伏板向着远海延展。这是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HG14国华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7.8亿千瓦时。
“连方成片的光伏板也为贝类等海洋生物撑起荫凉,帮助它们更好地繁衍生息。”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悦海光伏电站副场长孙松松说,项目上可发电、下可养殖,预计渔业养殖年收益超过2700万元。
今年1至5月,山东201个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70.8亿元,“海上山东”新蓝图正加速绘就。
积极逐“绿”向“新” 释放转型潜力
在日照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飞行营地,一架轻型运动飞机滑进跑道,当天的低空飞行训练顺利结束。学员完成相关科目后,可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飞行执照。
低空产业正在山东加快发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经营性无人机企业达到1400余家,涵盖工业级无人机、通航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关键系统等领域,培育通用飞机和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企业400余家。
向“新”发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
在菏泽市郓城县的山东绅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研发的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订单已达200万支。“我们形成了‘在产一批、申报一批、研发一批’的梯次产品格局,还牵头申请组建国家级研发中心,推动医药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公司负责人甄爱华说。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等项目顺利投产、齐鲁石化鲁油鲁炼等项目开工建设,先进石化产能占比超过40%;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在济南、青岛、烟台设立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制定出台支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20条政策措施。
“新”是动能,“绿”是底色。
作为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粮食等供应链枢纽,日照港的大宗干散货吞吐量占全港“半壁江山”。山东港口日照港安全环保科技部副部长秦涛说,通过自主研发散货抑尘剂、建设防风抑尘网、封闭式皮带机系统等举措,日照港将抑尘率提升至99%以上,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9500吨。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山东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加快推进重大核电工程落地,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支持烟台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加快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支持泰安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促进绿电绿证市场化交易,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从“创新路线图”到“绿色成绩单”,山东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山东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强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