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7月22日,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参观时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一个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我们通过不断完善展陈布局、推广科技应用,让红色文化‘动起来’,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工作人员李璐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馆已接待游客16万人次。
近年来,兵团积极构建类型丰富的博物馆体系,不断创新展览展示形式、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提高社会教育水平,推动一批综合博物馆完成改扩建、新馆陆续开馆及数字化博物馆上线运营。截至目前,兵团已有16家博物馆(纪念馆)列入全国博物馆名录。
兵团全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加快全息图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将蕴含在文物中的文化内涵变成可视、可触、可参与的具象化表达。各师市博物馆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创新展陈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好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加强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2024年,兵团各级各类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53万人次。
与此同时,各师市博物馆积极探索讲解服务、社会教育、研学活动创新实践路径,推出小小讲解员研学体验、青少年“文物故事我来讲”和“流动的博物馆 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在传统节日期间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端午节”等特色活动,最大限度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在博物馆建设、展览交流、教育传播、人才培养、文创开发等方面发力,持续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进一步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使之成为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流动中国彰显经济发展活力
下一篇:“银发”映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