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包装饮用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平举行。大会期间,12个南平市水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13.59亿元。
南平位于闽江干流源头,这里水质优异:全市51个主要流域国控省控断面、82个小流域断面、1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达100%,全域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这里水源充沛:境内大小河流700条,近5年来,人均水资源量1.04万立方米,是全国的5.1倍、全省的4.3倍。
在南平,水有多种“打开方式”:生产瓶装水、开发茶饮料、研发化妆品用水……近年来,南平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培育现代水产业集群,发放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探索河湖碳汇交易,进一步将南平水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水产业集聚
位于南平水产业园(生态食品产业园)的华润怡宝生产线上,一个空瓶经历了灌装、喷码、打检贴标、检测后,成为合格的瓶装水,被装箱运至全国各地。据介绍,该生产线纯净水年产能达30万吨。
南平水产业园规划占地4604亩,是南平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已入驻华润怡宝等知名水企。园区依托毗邻麻阳溪的地理优势,建成日供水量27万吨的麻阳溪引调水工程,优质原水可直供园区,为水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们积极对接引进瓶坯、瓶盖、包装等配套企业,已成功落地三达膜纳滤技术运用设备及水产品、彬荣昌饮料罐包装设计制造以及光泽双圆塑料瓶坯加工等上游项目落地。前不久,成功签约武夷新区中国-新加坡(膜)科技创新平台等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南平市水产业专班工作人员林永宏说。
南平是全国著名茶区,这里的好山好水,还孕育了橘柚、玉米、葡萄、蜂蜜和牛奶等优质的农特产品,为南平开辟新茶饮、果汁等高附加值饮品赛道提供了黄金原料。
4月,农夫山泉茶饮料生产线正式投产,实现南平茶饮料生产零的突破;近日,华润怡宝首款泡茶水产品“本优茶伴”在南平上市;浙大百川科技、福建基茶生物科技等多家茶饮企业也纷纷入驻南平,不断丰富饮品市场种类。
数据显示,1—6月,南平全市水(酒)产业产值达15.39亿元,同比增幅14.94%,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我们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动饮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会有更多企业、研发机构和基金等要素向南平水产业集聚。”南平市水利局局长黄旭晖说,下一步,南平将瞄准中高端水和精深加工领域, 与科研团队开展水资源营养功能分析与应用研究,设计护肤品配方,推出医疗功能水、化妆品用水和功能性饮料。
“取水贷”助力
水产业要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长期以来,南平辖区内绝大多数取水许可证的金融属性处于“沉睡”状态。取水权融资困难,众多水企不得不面临“捧着水源贷不到款”的困境。
4月,南平出台了全省首个指导、规范取水权抵质押贷款的专项政策——《南平市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试行)》,将取水权纳入金融质押物范畴,明确了“取水贷”的原则、对象、条件、额度、利率、期限以及办理流程等,实现了生态产品权益的市场化定价与交易流通。
5月12日,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以取水权为质押物,向福建省大红袍饮料有限公司授信4590万元,发放贷款2000万元。“得益于这笔‘取水贷’,我们公司的智能化包装饮用水生产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福建省大红袍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蓓介绍,该笔“取水贷”将用于更新改造3条智能一体化包装饮用水生产线,投产后年产能预计达35万吨。
为深化“取水贷”长效机制建设,南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与农发行南平市分行签订了“取水贷”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探索水利建设项目投融资合作。目前,农发行南平市分行已向武夷新区供水系统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发放1.28亿元“取水贷”。
“为了拓宽‘取水贷’的业务覆盖面,我们向有关金融机构推送获得取水许可证的企业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点对点’政策解读,让更多企业享受金融活水的润泽。”南平市水利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河湖碳汇探索
南平坐拥“双世遗”武夷山,森林覆盖率达78.6%,闽江上游水系贯穿全境。
“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碳存储库之一,具有较高的碳汇开发价值。”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树东表示,南平河流生态优,固碳能力好,为河湖碳汇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而且目前该领域方法学和标准还处于空白状态,探索意义重大。
2024年,以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南平实施了闽江上游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态系统碳汇项目。
“该项目旨在建立全面、系统的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态系统的碳汇评估方法学,并结合多种监测、分析技术,为河湖碳汇开发提供可信数据支撑,为生态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黄旭晖说,该项目首次将水体溶解性有机碳(DOC)、河岸带植被及土壤碳库纳入统一核算框架,打破国内单一生态系统的碳汇核算标准,为复杂山地河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借鉴。
立足该项目,6月,依托海峡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福建武夷水工科技有限公司购买2.93万吨河湖碳汇量,完成了全国首笔河湖碳汇交易。
“作为高耗能产业,铝行业碳排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购买河湖碳汇,能有效抵销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倒逼企业加快低碳转型步伐,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推动生产工艺革新。”南铝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