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球AI界目光再度投向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如约开幕。
望着世博展览馆内再度升级的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颇感慨——2023年11月,傅利叶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时,全国能独立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寥寥无几。但半年后的2024WAIC,“十八金刚”一出场便是王炸。今年,“十八金刚”又拿出十八般武艺,将现场展示剥生鹌鹑蛋壳、修板凳、抓豆腐等精细活,并剧透它们上产线甚至上货架的进度。
短短一年半,国内人形机器人进步惊人,WAIC“产业加速器”功能如此具象。
WAIC已连办八届,其魅力远不止机器人炫技;上海锲而不舍办会之用意,也远不止大会本身。
技术浓度国际含量再创新高
今年,某大厂因未抢到展位而“投诉”大会承办方,后者爱莫能助,唯劝明年赶早。
2025WAIC的论坛和参展企业数,分别是首届的4.6倍和5.5倍,展区超7万平方米。世博展览馆二楼H3馆更震撼——上海智元和傅利叶、杭州宇树科技、深圳乐聚、北京人形机器人中心等十余家公司的超百台人形机器人,与楼下“十八金刚”等展区一起,形成可能是国内人形机器人最大一次集结——有的主打运动能力又跑又跳,有的侧重技能心灵手巧,还有的聚焦认知与交互。不同路线在同一空间下无声较量。
大会技术浓度、国际含量也创新高。诺奖图灵奖“双料得主”杰弗里·辛顿等50多位顶咖到场,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十余国际机构、46个外宾团组确认参会,超额报名情况突出。
强化年轻与学术氛围,是WAIC今年新增的气质。如联动启明创投等投资机构,特设Future Tech创新孵化板块,集中展示海内外200余支不足5年的初创战队。同时,今年WAIC重磅提出“AI三问”——直击数学、科学和模型方向亟待探讨与思辨的前沿话题。数学之问以公理公式推演规律,建认知框架;科学之问扎根实证,探自然本质;模型之问融合二者,化抽象为实用。三问共生协同,在多元领域彰显创新的深层价值。大会还推出菁英会、思辨会等,赋予年轻人更大创新对话平台。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是WAIC的灵魂。从第二届起,治理主题论坛便成固定节目,智驾责任认定赔付、语料知识产权、AI欺诈、机器人伦理等话题,都在未雨绸缪讨论之列。历届AI安全、治理等论坛成果积淀,催生我国人工智能首部省级地方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去年,WAIC首冠“全球治理”之名,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尽显中国担当。今年大会开幕式,将有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等系列发布,彰显大会孜孜践行的创新、普惠、协作等关键词。
八岁的WAIC,“顶会范”愈发浓郁了。
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厚植生态
打造“顶会”之外,上海更宏大的棋局,在于为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厚植生态。
大会天然就是聚智引才的大平台。2018年,大会即创设AI青年科学家联盟,“世界人工智能顶尖学者交流平台”则由商汤创始人汤晓鸥组局,播下无限可能的种子。同年,海内外半导体巨头高管,冲着WAIC声量,在沪开启AI芯片创业路,成就燧原科技等“今日之星”。
无数大咖机构近悦远来,又欣然“落子”。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全国首个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八年来,数百个重大创新机构、项目落沪,为产业厚积势能。
AI发光,落地为大。伴随AI迈入2.0时代,上海敏捷出台“模塑申城”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大模型垂类应用,并建设制造、金融、医疗、教育领域国家AI示范应用基地。目前,上海累计有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数量全国居前。
构建开放融通的产业生态所需要素,上海也一一配齐。
高能级产业载体,上海有“一西一东”。徐汇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浦东模力社区瞄准具身智能和垂类应用。“一软一硬”,成为产业裂变大容器。
智算、语料、基模,上海一体化布局。全市智算供给能力今年底将超100EFLOPS(百亿亿次/秒);全国首个专业化语料运营平台的成品语料已逾1800TB(太字节);商汤、稀宇科技等四大基模已然炼成。
上海又引入开放原子基金会等,建设线上开源社区,打造全链开源生态。
关于资本活水,上海构建了以600亿元国家基金加225亿元市级母基金为核心的资本矩阵,联动区级基金,实现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融资供给体系全覆盖。今年3月,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已联合领投壁仞科技,这是该母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今年5月,该母基金又联合领投智元机器人。本轮融资后,智元机器人创下我国具身智能赛道最大累计融资额纪录。未来,上海国投AI基金群将不仅在资本层面耐心加持,在技术攻关、产业赋能、生态链接等方面也将深化资源协同。
企业产业人才“三个倍增”
正是在WAIC舞台上,西井科技“无驾驶室”的智能集卡Q-Truck被看见,出演《流浪地球2》,今年又进驻《流浪地球3》片场。这位WAIC八届全勤生更破浪出海,将AI与新能源深度耦合,为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客户提供智能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城市“顶会”磁场与产业厚实生态,正成就一个个成长传奇、一场场双向奔赴。
对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而言,从曾经的大数据基础软件创业新锐走向科创板敲钟现场,到而今升维至AI基础设施供应商,WAIC是他的产品与技术理念的绝佳校准场。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半年后的WAIC,星环科技亮相其“无涯”量化投研大模型,却意外发现客户关键痛点——传统企业空有拥抱模型之心,其宝贵数据却未得到有效治理。于是,星环科技果断提高原本尚在研发序列中的语料开发工具TCS的优先级,一年后在多行业落地。今年,基于在WAIC上收获的启发,星环将推出“AI就绪数据平台”。
2020年11月,为解决行业底层基础软硬件“卡脖子”难题,中电金信全球总部落户西岸智塔。依托上海生态场景和产业集聚效应,又获市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仅一年多时间,中电金信就研发出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迄今,“源启”已应用于300多项重大工程,为金融、能源、制造等关键行业提供托底保障。去年,公司又全面启动“源启AI+”行动。正是WAIC,激励中电金信这样的企业踏上国产化软硬件自立自强的硬核征途。
生态滋养下的产业沃土,不断缔造加速度。2023年初创办的智元,去年四季度已实现亿元销售,今年1月已下线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两岁的阶跃星辰,已累计发布23款自研基座模型,其中七成是多模态,今年WAIC还将发布新一代主模型Step-3。
2018年以来,上海已实现AI企业、产业规模、人才数量“三个倍增”。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180亿元,同比增长29%。
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曾吸引国内诸多省市竞相布局。但历经市场淘沙,上海用愈发清晰的产业高地与王者身影,回答了坚持办会的目的——以顶级平台汇聚全球智慧,以厚重生态滋养创新火种,最终熔铸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合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