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开封发布
盛夏时节,
走进开封市龙亭区徐府坑街,
崭新的沥青路面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居民们三三两两,步履轻快。
70多岁的陈大妈,
看着脚下新铺的路缘石,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好,真好!
大家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一条老街的蝶变,映照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龙亭区北书店办事处县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柳红艳,汗水浸湿衣背,依然坚守一线。“能为大家解决难题,再累也值得。社区是大家的家,有事随时找我们。”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徐府坑街的变化,离不开各级力量的同心协力。市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推进,龙亭区相关负责人坚持“周调研、周推进”,多次深入一线,实地查看路况,现场办公,叮嘱既要加快进度,更要确保质量。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多次派出专家团队,带着图纸反复勘查,从管道走向到路面坡度,事无巨细,确保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合民心、顺民意。
之前,这条紧邻商圈的老街,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患,居民出行需“穿雨靴、搬砖头”,商户叫苦不迭。面对群众“急难愁盼”,北书店街道党工委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组建“三轮入户”先锋队。第一轮,党员干部“地毯式”走访,收集百余条问题线索,形成精准“病症清单”;第二轮,开设“群众议事厅”,60余条改造建议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设计师”;第三轮,联动市政专家和技术骨干,将民意转化为科学方案,最终让崭新管网如“地下血脉”贯通老街。
这只是北书店街道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北书店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长效治理机制,推行“周例会+作风建设”融合机制,累计召开22次周例会,班子成员带头“四下基层”,开展50余次实地调研,推动垃圾分类亭建设、经营性自建房评估鉴定、景区周边停车位扩容等20余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惠及居民1500余人次,让“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从积水愁城到笑靥如花,
龙亭区以“网格精治”推动治理现代化,
网格员化身“民情探针”,
“柳大姐们”把脚印留在街巷深处,
一条条小街蝶变
共同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来源开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燕
值班编委:丁冠华
审核:刘陆军
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