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制造)
近日,全国工业大省“半年报”陆续出炉。记者通过梳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安徽等7个工业大省经济运行情况发现,七省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4.2%、5.7%、5.6%、5.8%、5.6%、5.7%、5.6%,工业大省挑大梁作用明显,工业增长成经济运行一大亮点。
山东:工业“勇挑大梁”,稳中有进、量质齐升
山东是我国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尤其在北方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
7月21日,山东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全省生产总值为500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6%,经济发展顺利实现“双过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工业方面,山东聚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标准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
作为经济与工业大省,山东“勇挑大梁”,工业发展呈现向上、向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今年上半年,山东已建成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上半年,全省制造业增长9.0%,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3.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3个百分点,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山东省聚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统筹科创与产业资源,推动新型工业化提速增效。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增长13.4%,高于全部投资13.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
广东:高技术产品成广东制造最亮眼“名片”
GDP超6.8万亿元!日前,广东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
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5.3%。
制造强则实体经济强。今年上半年,广东制造业增长4.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作用发挥稳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8%,汽车制造业增长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
高技术产品已成为广东制造最亮眼的名片——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今年上半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
河南:工业生产稳中有进,重点行业稳中向新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居十个工业大省第二位、中部六省首位……这是中部经济大省河南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可以说,河南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是制造业增长速度与效益。
具体来看,在工业生产方面,上半年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0.7%。
在工业投资方面,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9%,高于全国15.6个百分点,稳居工业大省首位,延续了近两年工业投资增速始终领跑工业大省的态势。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上半年全省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34.5%,带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8%。
从重点行业看,上半年全省“7+28+N”重点产业链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从产业链情况来看,28个重点产业链有22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78.6%,有13个产业链增速超10%,特别是先进计算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电产业链,分别同比增长58.6%、32.1%、27.3%。
江苏: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贡献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比全国高出0.4个百分点——上半年,江苏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5.7%的增长来之不易,显现出江苏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也折射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与内生动力。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贡献提升。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全国为6.4%)。列入统计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大类的增加值增长,行业增长面82.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比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0.6%。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动能加快发展,需求潜力持续释放。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浙江:工业向高、向新、向智发展
今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贡献明显。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为83.8%。
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7%、12.0%和11.1%,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笔记本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5.7%、65.2%、47.3%、43.3%。
浙江工业经济持续提质增效,主要体现在向高、向新、向智发展成效显著。“向高”表现在向高端化迈进,上半年,浙江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向新”表现在向新型化发展,今年以来,浙江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1-5月,规模以上企业包括工业和服务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0%,增速比营业收入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7.2%,新产品产值率为42.0%,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向智”表现在向智能化转型。上半年,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企业,其中,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终端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川:工业增长势头强劲,产业“含新量”“含绿量”提升
今年一季度,四川工业增长势头强劲,创下近三年最好开局。这一态势也在二季度延续,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出1.1个百分点。
从行业增长面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表现亮眼,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连续6个月保持20%以上的较快增长。
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升。全省着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含新量”“含绿量”提升。
高技术制造业加速发展。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智能电视、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倍、1倍、6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品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合计增长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5%、11.0%。“新三样”产品产量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4倍、1.9倍、53.2%。
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8个月保持在8%以上
上半年,安徽全省主要指标平稳增长,经济增速好于年度预期目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全省工业整体表现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制造业增长10.4%,成为主要驱动力。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这两大引擎,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120%,工业经济结构在进一步优化。
具体来看,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93.3%,集成电路增长9.9%。41个大类行业中,32个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8%、汽车制造业增长19.9%。从传统家电到“芯屏汽合”,安徽制造的“含新量”肉眼可见,更关键的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2.9%,正勇当“碳路先锋”。
编辑: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