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19日、21日,欧盟再次以所谓涉俄乌冲突为由,对中国企业和银行实施制裁。而7月2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访华。
欧盟的举动显得很拧巴:一方面,希望与中国开展贸易合作、政治合作;另一方面压制中国、索取超出正常外交关系的额外利益。比如,冯德莱恩提出,中国“扭曲贸易”并限制欧洲企业的准入,要求中国降低“过剩产能”,放宽对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即中欧贸易要“再平衡”。她还要求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对于本属于欧洲矛盾的俄乌冲突,欧洲丧失战略自主,不主动寻求正常解决之道,而热衷于恶性的军事博弈循环,但欧盟却指责中国帮助了俄罗斯,要求中国切断与俄罗斯贸易关系。
这些荒唐言辞,与特朗普政府的表态如出一辙。但事实上,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政治关系与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政治关系,有着显著差异。
就美欧经济地位而言,欧盟27国的经济总量约为16.7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25.5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二。欧洲的制造业就业岗位是美国的2.5倍,而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制成品用于出口,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五分之一。制造业占欧洲总产出的15%,而在美国仅为11%。
就中欧制造业比较而言,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过去需要从欧洲采购的很多产品,现在中国都可以自己生产了。中国企业目前生产的工业机器和设备比美国、德国和日本加起来都要多。据欧洲研究清洁能源交通的专业机构T&E测算,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近四分之一是在中国制造的。而欧盟本土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相对较慢。
就中国与欧洲、美国的贸易规模而言,中欧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024年为7858亿美元(约合7000亿欧元)。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2024年达6882.8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美元体系不仅卷中国的发展权益,也卷欧洲的发展权益,这是中欧的共同利益。中国和欧洲都需要稳定的地缘政治局面,而美国是在中国周边、欧洲周边和欧洲内部制造矛盾的始作俑者。反观中国和欧洲,并没有在美国周边和美国内部制造什么矛盾和压力。从政治利益来讲,中欧有共同诉求。
俄乌冲突是欧洲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利益被外部势力牵制的结果,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冲突,反对拱火浇油。欧洲国家至今拿不出独立自主的俄乌冲突解决之道,处处受美方牵制,甚至闹出北约秘书长吹捧“美国爸爸”的政治花边新闻,实在令人悲哀!
今年6月20日,欧盟通过《国际采购工具》规定,禁止中国企业参与500万欧元以上欧盟医疗器械公共招标,连分包给中国企业的比例也被锁死在50%以内。6月24日,欧盟宣布在第14轮对俄制裁中再次列单中国企业。欧盟还宣布,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7.4%到38.1%的临时关税。2024年以来,欧方密集出台了31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其中贸易救济措施25项,还对华发起了外国补贴条例(FSR)调查、国际采购工具(IPI)调查。
欧盟破坏中欧经贸关系,中方予以反制,实在是人之常情。6月27日,中方对欧盟甲苯胺征36.9%反倾销税;6月30日延续欧盟不锈钢反倾销税;7月4日对欧盟白兰地征税;7月6日,宣布政府采购超4500万元的医疗设备,欧盟企业被排除在外;非欧盟企业竞标时,欧盟产品占比不得超过50%。
中国予以反制,实为不得已而为之。希望欧洲政治家、有识之士展现出战略上、政策上、行动上的独立性,从自身利益出发,从地缘政治的实际出发,认真对待中国这个真诚朋友,而不应在美国深层政府“选边站队”的指挥棒下犹豫不决,更不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所谓的“美国爸爸”。
7月16日,中国和欧盟已经决定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性措施。虽然双方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科斯塔、冯德莱恩访问中国,与中方讨论相关问题,我们还是欢迎的。
当然,一次会面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美国魅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褪去,但我们相信,欧洲终将觉醒,中欧良性互动的局面总会到来。
下一篇:十年“磨”砖终成“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