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举办驻监检察开放日活动,并开展“亲情会见日”普法宣传讲座。
本报讯(记者张博 通讯员谢文飞 杨枫)“通过鲜活的案例故事讲解,我看到了检察机关在确保减刑假释案件公正办理上所作的努力,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检察机关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的专业和负责。”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受邀参加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举办的“减刑假释 检察监督 实质审查 公平正义”驻监检察开放日活动时说。
活动当日,冉慧代表深入监管一线,实地参观罪犯配餐中心、监区监舍、习艺场所、监狱指挥中心以及驻监检察室等场所,仔细翻看桌上摊开的厚厚的工作日志和清晰的人员台账。“这个系统能实时调取监狱执法数据,是我们开展‘穿透式’监督的眼睛。”检察官向代表介绍信息化建设成果。从收监出监的流程监督,到对每一次减刑假释建议的实质审查,检察官的讲解让冉慧代表对“高墙内守望者”这一职责有了切身的体会。
在活动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正在进行。驻监检察官们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摊开几份真实的减刑假释案卷。“请看这份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记录,如何认定‘确有悔改’?不仅要看表扬次数,更要关注违规扣分的具体原因,手写认罪悔罪书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努力完成劳动改造任务……”检察官指着材料中的关键点,结合案例层层剖析减刑假释的制度初衷、“悔改表现”的多维审查标尺,以及假释评估中“没有再犯罪危险”这个核心要件如何科学认定。
在监狱亲情会见大厅,检察官向到场人员详细介绍驻监检察的职责,解答服刑人员亲属关于减刑假释的问题,增进各方对驻监检察工作的了解,助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获得新生。这也让冉慧代表看到了监督背后蕴含的引导积极改造的深意。
“减刑假释作为高墙内的司法活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感和陌生感,我有幸通过参加此次开放日活动,才更加真切体会到检察机关的监督既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剔除了减刑假释中的‘水分’,又像一道坚实的‘防护网’,守护着司法公正的底线。”冉慧代表建议,检察机关可尝试多通过检察开放日活动、案例宣讲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工作内容,打破“神秘感”,也要始终严把实质化审理的工作标准要求,让案件经得起检验,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上一篇:惠安县举办第二届创新职业技能竞赛
下一篇:对违法占地行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