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昨日,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举行大沽铁钟回归20周年主题活动。“薪火相传 文脉永续”——大沽铁钟回归20周年暨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主题展也同期在该馆开幕。
据了解,“大沽铁钟”即乐威毅公祠铁钟,1884年为纪念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而铸造。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沽铁钟被英军掠走。2005年7月,在中英双方政府友好协商和当地华人华侨等多方帮助下,漂泊海外105年之久的大沽铁钟重回故里。
在大沽铁钟回归20周年之际,一场回顾守护之路、凝聚民族力量的主题活动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举行。铿锵有力的快板《铁钟铸魂传薪火》拉开活动帷幕。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志愿者将“大沽铁钟的百年回家路”娓娓道来,大沽铁钟回归的亲历者、见证者通过线上方式回溯了这段珍贵的历史。参加活动的学子们表演了历史情景剧《国宝回家》,以拟人手法生动再现了国宝回归故土的心情。
昨日开幕的“薪火相传 文脉永续”——大沽铁钟回归20周年暨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主题展,以大沽铁钟回归为引,以多件流失文物回归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文化血脉的赓续。钟文化研究专家夏明明还为观众详细讲解了大沽铁钟的铸造工艺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了解大沽铁钟承载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内涵。
津门学子以“铁钟回归”为主题创作的书画和剪纸作品也在此次活动中展出。学生杨浠睿表示:“从烽火连天到海晏河清,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传承强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