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白复海报道 近日,锦州义县义州街道东南社区居民董先生带着满脸焦虑,推开了社区“居民评理说事点”的大门。原来,他家门后不远处的垃圾点,随着气温升高散发出难闻气味,已困扰他多日。“能不能挪走它?”董先生的诉求被调解员认真记录下来,实地调查、对接环卫部门、反复协调……10天后,垃圾点移了位,董先生的门前终于“清风徐来”。
这样的一幕,不过是义县基层治理网络中的一缕微光。在全县9个社区中,16个“居民评理说事点”已扎根生长。每个点位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与评理说事员,形成一支65人的专业队伍。他们不仅是矛盾调解员,更是法律“播种人”——定期接受法律知识、沟通技巧培训,将情理与法理融合,让纠纷化解有温度,更有精准度。
“评理说事点的生命力,在于其‘三重角色’的精准定位。它既是民声‘接收站’,又是法治‘播种机’,还是和谐‘稳压阀’,是名副其实的百姓家门口‘解忧站’。”义县司法局工作人员王连志介绍,今年上半年,各居民评理说事点已收集矛盾线索6件,提供法律咨询20人次,成功调解纠纷12件。化解的纠纷中,全部未进入诉讼程序,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