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黄陂至新洲段迎来两大关键节点——倒水河大桥钢箱梁全幅贯通,四邑互通主线桥预制箱梁成功架设。作为该路段施工线路最长(约31.65公里)、结构最复杂的标段,中建二局团队以多项自主创新技术攻克了地质与线性工程的挑战,为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圈”核心架构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建二局在项目中展现的智慧建造能力,成为工程高效推进的核心支撑。
面对传统工地依赖人力巡查、数据滞后的痛点,中建二局自主研发“物联网+”智慧管理平台成为破题关键。项目现场部署37个智能终端,实时捕捉安全帽佩戴、温湿度、噪音等10类指标,结合无人机高空巡检与BIM模型,将庞大工地的全要素动态集中于“一屏掌控”。安全隐患响应速度压缩至惊人的30秒,施工效率整体跃升40%。
在215米长、4458吨重的倒水河大桥钢箱梁施工中,这一智慧平台与三维激光摊铺技术协同发力。后者在桥面施工中实现1.5毫米级平整精度与仅2%的材料损耗率,让“道路如镜”成为现实。摊铺机每前进一米,系统同步校准高程与坡度,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分析,彻底告别传统工艺的误差累积。
四邑互通主线桥全长1690米,单榀最大箱梁重达156.5吨,施工难度位居全线前列。其桥址处于承载力薄弱的农田林地,需承载180吨级运梁车通行。中建二局团队创新采用分层碾压与毛渣换填技术,以碎石形成强力缓冲层,配合1:1边坡填筑与2%单向排水坡,结合梯形排水沟网络,打造出集承重、防渗、排水于一体的立体路基系统,成功突破纵坡超5%、转弯半径不足200米的复杂运输瓶颈。
倒水河大桥贯通与四邑互通关键节点的完成,标志着武汉都市圈环线建设取得实质性飞跃。作为城市圈“1小时通勤圈”的核心动脉,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中建二局以物联网平台、三维激光摊铺、智慧梁厂等创新技术为笔,在荆楚大地绘制出基建新标杆。未来,中建二局将继续以科技赋能重大工程,为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建二局的智慧建造实践,正成为中国基建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