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王卫国 通讯员 沈月清
去年5月,南湖区新丰镇某小区一幢居民楼内突发意外。底楼住户刘某燃气使用不当引发事故,冲击力不仅造成刘某自己大面积烧伤和财产损坏,也给楼上邻居王某的房屋及屋内物品造成了损害。刘某基本治疗痊愈后,王某多次就房屋及物品受损赔偿事宜与刘某沟通协商,希望刘某能够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刘某同意赔偿,但双方在赔偿金额、赔偿项目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尽管所在社区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但均因双方各执一词而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矛盾逐渐升级。今年4月,社区调委会请求新丰镇调委会协助调解。
双方赔偿金额相差悬殊
接到申请后,新丰镇调委会老娘舅深入事故现场,仔细勘查房屋受损状况,力求精准复原事故发生时的基本场景。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案情,老娘舅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案件认定情况。为确保本次调解事项的专业性,镇调委会邀请镇法律顾问、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保险公司共同参与此次调解。
调解工作启动后,王某情绪激动,列举了10余条物品受损清单,据此向刘某提出了数万余元的赔偿要求。而刘某则指出前期保险公司已对房屋进行了加固处理,在他看来,目前房屋仅需进行一些简易维修,再添置部分受损物品即可满足入住要求。刘某认为王某提出的赔偿要求存在过度维修之嫌,坚持表示只需进行一般维修即可。因此,他只愿意承担1万余元的赔偿金额。双方各执一词,调解工作陷入了僵局。
律师助力调解显转机
面对这一僵局,镇法律顾问迅速介入,针对王某提出的赔偿清单,逐项进行法律解释和必要性审查。当涉及清单中提出的继续对房屋进行加固这一条款时,法律顾问仔细询问了保险公司前期对房屋的加固情况,查阅了相关的检测报告和认证文件,确认该房屋已经没有进一步加固的必要。法律顾问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条款,明确指出刘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向王某解释了其在索赔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程序和合理范围。在法律顾问的释法明理下,王某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赔偿范围的理解存在偏差,主动对赔偿清单中一些不合理的条目进行了删除。刘某在听取了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后,也逐渐冷静下来,对清单中的部分内容表示认可。就这样,双方在赔偿金额上的差距逐渐缩小,调解工作出现了转机。
王某又提出,当初该房屋处于出租状态,事故导致承租人退租,自己不仅遭受了租金损失,还因处理后续事宜产生了交通费用。此外,王某还希望由自己对房屋的水电部分进行维修。
针对租房和交通损失问题,老娘舅从邻里情谊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他建议刘某考虑到王某确实因事故遭受了经济损失,在赔偿金额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作为补偿。同时,他也劝说王某要理解刘某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
对于王某想要自己整修水电的问题,老娘舅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由刘某负责购买所需的材料,刘某再补贴王某一定的人工费用,让王某自行安排人员施工。
各让一步达成协议
刘某同意按照老娘舅的建议,增加对王某租房和交通损失的赔偿金额,并承担购买建材和补贴人工费用的责任,根据《新丰镇某小区二楼王某套房设施修复说明》进行修复;王某也对这一方案表示认可,不再坚持过高的赔偿要求。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
老娘舅有话说
本次调解借助专业律师力量,细致梳理案件脉络,精准援引法条,从责任认定到赔偿范围,给出客观中肯建议,让双方当事人对法律责任有了清晰认知,为调解奠定理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