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全球ESG趋势与中国ESG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国研智库全力推进研究执行。研究工作历时2年,目前已形成“1+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共计30余万字。本专栏精选主要内容连续进行发布。
ESG作为覆盖环境、社会、治理主要议题的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4年联合国发布的《Who Cares Wins》(《在乎者赢》)报告中。虽然ESG的提出相对较晚,但其起源可追溯到企业社会责任(CSR)和社会责任投资(SRI)的研究与实践。其中,CSR是ESG得以成形和发展的背景及基础,SRI则是ESG投资的直接源头及重要实践,二者结合推动ESG诞生和发展。
CSR的发展与实践。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界逐渐形成CSR是企业责任的共识;1984年,弗里曼(Freeman)发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提出基于战略进行CSR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标志着CSR已经从概念发展到理论层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理论研究继续推进,如卡罗里(Carrolttic,1991)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与此同时,企业CSR实践得到较快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开始总结经验制定生产行为守则进行企业内CSR管理,并且通过“验厂”将管理延伸到供应链企业。21世纪初,企业及社会各方达成共识:CSR不仅是企业需要遵循的理念原则,而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管理的工具。
SRI的起源与发展。SRI是ESG投资的最早形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SRI是指在投资研究、投资决定和投资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将投资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作为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时间推移,SRI的内涵从环境和社会因素逐渐扩展,纳入公司治理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SRI成为养老基金等投资者逐渐认可并遵循的原则。
CSR与SRI结合逐步演进发展成为ESG。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企业及投资机构已有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CSR与SRI结合形成ESG和ESG投资理念。其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一是联合国的提倡与推动。根据已有的SRI支持CSR发展的经验,联合国在2004年发布的《在乎者赢》报告中呼吁通过ESG投资推动可持续发展。二是资本市场对ESG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强。三是国际组织制定ESG标准的不懈尝试。在ESG和ESG投资理念形成以后,ESG和ESG投资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同,并推动ESG和ESG投资快速发展。一方面,资本市场开始开发更多的ESG产品及服务,如,在2010年推出的ESG指数及ESG评级。另一方面,ESG信息披露规则开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推广,一些国家及地区的证券交易所发布了ESG报告指引。此外,2016年,在联合国环境署(UNEP)及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支持下,国际通用ESG标准认证机构UESG(Universal ESG Standard)建立,并在全球建立通用ESG评价与信息公示体系。
国研智库《全球ESG趋势与中国ESG发展研究》课题组
(整理/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