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警察网
济南:持续推进“黄河安澜·生态警务”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树牢生态保护理念,持续推进“黄河安澜·生态警务”,主动护航“强省会”战略,以“走在前、开新局”的奋斗姿态助推省会高质量发展。
党政联动聚合力
建立全域保护新机制
济南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大协作、大协同”理念,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将“黄河安澜·生态警务”列入全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要点,写入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高位部署推动生态警务落实落地。
“小切口”推动“大提升”。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济南市公安局强力推动山石资源保护等专项行动,巩固拓展“9+28”个重点县区和乡镇(街道)“行刑衔接”联建布局,深入推进快速反应体系建设。
坚持“建机制”做大“保护圈”。济南市公安局畅通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之间的常态化联系,出台《联建工作站建设和管理规范》,牵头建立联建工作站108个,做实信息共享、案件共商、措施共研、违法共侦等机制,召开有关会商会190余次,有效解决行刑衔接不畅等问题。
创新机制强效能
打造智慧协同共治新体系
近年来,济南市公安局组建“环保先锋”“资源先锋”等10个专项“生态战队”,强力推进“昆仑”“亮剑”“雷霆”“猎鹰”等专项行动。去年以来,济南市公安局侦办环食药森领域案件320起,挽回经济损失1.3亿元。
济南市公安局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三级“生态警长”机制,立足全市“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生态警务布局,依托全局951个警务区,以1546名社区民警为基础力量,搭建全市公安机关四级“生态警长”工作体系,探索实行“生态警长”积分制,着力解决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济南市公安局坚持数智赋能,探索搭建全省首个“善感知、快反应、会思考”的生态警务数智平台,实现生态领域“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有效破解保护生态案源不足、线索研判成案率低的突出问题。
科技赋能促发展
探索融合高效警务新路径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济南市公安局牵头济南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等15家单位,创新建立“商标保护协同联动工作站”“商业秘密联动保护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侦查打击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目前已为多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
如何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济南市公安局结合“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推出“跟着民警每期认识一种‘黄河鸟’”“守护绿水青山 共绘美丽泉城”等生态警务系列专题,持续推进宣传工作,促进群众对生态警务的关注。为精准服务企业发展,济南市公安局创新“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发布服务保障重点产业项目“28项措施”,邀请驻济高校、驻济企业、行业等知名企业家、专家代表参加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座谈会,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张荣志 王斌)
青岛:创新“四长”融治模式构筑坚固防线
山东省青岛市既有层峦叠嶂的山脉,也有蜿蜒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更有葱郁的山林。青岛市公安局以守护生态安全为己任,积极探索创新生态警务模式,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特色,为城市的生态保护构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平度市公安局民警对群众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普法宣传。庚汝沂 摄三级体系筑根基 “四长”联动破壁垒
青岛各级公安机关全面深化“生态警长+林长+湾长+河长”的“四长”融治模式,深入推进生态警务建设。
青岛市公安局围绕“山、河、海”生态保护区,探索建立集顶层设计、框架搭建、融合运行、长远发展于一体的生态警务青岛模式。
他们构建由市局、分(市)局、派出所三级“一把手”挂帅的三级“生态警长”组织体系;按照“一辖区一特色”的工作目标,各区市结合辖区生态环境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风景区、海岛、山林、滩涂湿地、河流等生态特色,打造生态警务室、生态联勤工作站68处,布建“生态警长”276名。
为进一步健全“打、防、管、治”一体化运行机制,青岛市公安局把全市68处生态警务室、联勤工作站打造成防范生态领域违法犯罪的“桥头堡”、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地”、收集群众民意的“情报站”、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点”,全力开展保护生态资源、打击违法犯罪工作。
平度市公安局积极推行“林长+河长+警长”生态警务模式,组织发动治安积极分子、网格员、社区干部、护林员、涉及生态工作人员组成“生态义警队”36支,加强对生态重点区域的巡逻防控,以“警察蓝”全力护航“生态绿”。
莱西市公安局积极推行“四长”融治工作模式,组建多元生态保护力量,围绕河流、山林和湿地等生态阵地,为莱西市生态环境编织严密的保护网。
多元融合激活力 协同共治促发展
青岛市公安局充分发挥专业警种打击效能和综合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构建生态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
为做强生态警务建设的“党建联盟”,青岛公安机关建立“1+N+X”运行模式,实现公安机关、党政机关、涉林企业、社会团体有机统一。他们以“昆仑”“护松”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实施“四长”融治模式为契机,持续加强与园林和林业、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整合多部门力量,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商、执法联动、隐患共治。为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青岛市公安局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保护志愿者队伍,激活社会力量,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实现生态警务全域覆盖的协同共治新格局。
城阳分局以深入推进党建联盟、生态联盟建设为推手,强化党建融合,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生态警务工作。即墨分局依托“情指勤舆”一体化平台,加强与治安、刑侦、网警、环食药侦等警种的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打击治理涉林涉野生动物犯罪协同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栾超)
蒙阴:守护“中国崮乡”绿水青山
山东省蒙阴县位于沂蒙山腹地,因境内独特的岱崮地貌被誉为“中国崮乡”,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县有山峰520座、山林160余万亩、河流178条、水库103座,既是临沂市的水源地,也是沂蒙的“自然之肺”。
今年1月10日,蒙阴县委县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下发“全域生态警务”三年推进计划,在全县实施河湖、森林、工业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警务模式,蒙阴县公安局精准施策,构建立体防护体系,织密生态防线,全力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立体防护”让水源更洁净
蒙阴县境内的云蒙湖蓄水量达7.9亿立方米,是临沂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为确保水质安全,蒙阴公安构建了水陆空一体化防护网。
在空中,蒙阴公安配备高空瞭望探头、警航无人机24小时值守,湖畔安装有围栏和多个安防设施日夜守护。在水面,有驾驶快艇的民警辅警常态化巡逻,有1个空气质量检测站和2个水下水质检测站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蒙阴公安牵头建立云蒙湖生态警务站,与水利等6部门联合办公,林长、河长、湖长各负其责。
蒙阴县将全域生态警务作为党政工程,通过建立县生态警务办、县公安局生态警务中心、“派出所+生态警务站”、部门生态警务联勤共治点、河湖林长和网格员的五级组织架构,开展协同共治,实现了生态保护由“被动治理”到“警务前置”的转变。
生态警务智慧化是蒙阴县公安局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举措。蒙阴县公安局借助大数据系统,研发河湖保护、森林防火等“六大智能模块”,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生态警务赋能。
自2000年至今,云蒙湖水质持续保持二类以上标准。
“三道防线”为群山“站岗”
蒙阴县林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2.2%,被誉为沂蒙老区的“天然氧吧”。蒙阴县公安局与三大国有林场同心同力,围着百余万亩林场建起铁丝网、电子围栏、护林员三道防线。遇有非法闯入,系统即刻进行智能检测并自动喊话驱离,护林员根据指令5分钟内可到达现场,以“铁脚板+大数据”筑牢守护森林生态的铜墙铁壁。
在大山深处,蒙阴县16名生态警长与366名警务助理、656名网格员走进每户群众家中宣传生态保护知识。2023年10月,蒙阴县公安局联城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发现非法狩猎、售卖野生保护动物的线索,经过24小时的连续作战,共抓获涉案嫌疑人4名,解救120余只野生保护动物并放归大自然。
(焦妍)
潍坊:“三个一”举措筑牢绿色屏障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创新搭建“四级八域”生态警长体系,全市243名生态警长做实“三个一”举措,全力绘就生态保护的平安底色,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在潍坊市公安局警营开放日现场,民警向孩子们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陈聪 摄协同共治 下好部门联动“一盘棋”
“过去打击非法捕捞是单打独斗,取证难、执法难,现在多部门联合作战,局面完全不一样了!”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民警李士伟感慨颇深。
峡山水库面积144平方公里,总库容14.05亿立方米,由于水岸线绵长,存在巡逻路线长、动态监管难、响应时效慢等难题。2022年10月,峡山分局牵头建立峡山水上生态警务中心后,公安机关与水库、水利、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合署办公,依托智慧河湖系统,实现了库区周边326处视频监控和水文监测点位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分局增设的3处驻勤点,与警务中心互为掎角之势环绕水库,确保遇有突发警情警力能在最短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近年来,潍坊市公安局把实施生态警务作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生态警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相关单位共同开展工作。
“多部门联合执法,如同给非法捕捞布下天罗地网!”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民警郇文涛感慨。峡山水上生态警务中心做实生态警务工作,设立禁渔期、禁渔区,侦办了全市首起内陆水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截至目前,峡山水上生态警务中心已侦办刑事案件8起,开展联合清理行动4次,配合清理渔网3.6万余米,有力维护了库区生态安全。
重拳出击 织密严管严控“一张网”
安丘市常年种植大姜面积20万亩左右,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潍坊市公安局依托生态警务工作专项小组,形成一套部门间“联打、联管、联宣”的组合拳。
近年来,安丘公安、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持续深化行刑衔接、常态化联合执法,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测,让非法用药行为无处遁形,切实织密食品安全监管“一张网”。
“大娘,这些农药都是违法的,不能随意买卖!”安丘市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李晓旭正在开展普法。在日常工作中,安丘市公安局民警通过“农村大喇叭+微信矩阵+入村进校小课堂”等举措,将法律法规用老乡能听得懂的语言讲出来,让生态保护成为农户们的自觉行动。
深化宣传 拧成生态保护“一股绳”
“每次参加小课堂,都像升级了‘技能’一样,执法更有底气了。”今年3月3日,青州市公安局东夏派出所民警张金麟兴奋地分享培训收获。为提升执法能力,青州市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开设了“食药环森基础防范小课堂”,将食品、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制作成20余个短视频,向基层民警辅警普及。截至目前,受训民警辅警达240余人次。
“小朋友们,这些野生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能随意伤害哦!”在6月1日举行的警营开放日活动中,潍坊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民警王小强正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如今,这类主题宣传活动已累计开展30余场。警民同心拧成生态保护“一股绳”,凝聚起共建美丽家园的磅礴力量。
(王洋)
泰安:构建黄河流域绿色守护新格局
自2023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在泰安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来,泰安市公安局将完善工作体系作为实施“生态警务”战略的基础工程,做细“1+3+6+X”的生态警务工作体系,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守望“一座青山”
筑牢资源保护屏障
为全力保护泰山生态资源,泰安市公安局不断深化生态警务机制建设,全市共设置“山林警长”106名,发展“山林义警”500余名,因地制宜构建山林警长、山林义警、公益组织组成的群防群治生态守护共同体。
泰安市公安局常态化开展“昆仑”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盗采泰山石、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目前,泰山区域野生鸟类种类已由155种增加至338种。泰安市公安局重拳整治泰山石非法交易,严格保护泰山泉水资源等,并不断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泰山景区古建筑群连续31年无火灾事故。
同时,泰安市公安局强化森林防火工作,通过源头管控、常态推进风险隐患排查、依法严惩肇事者等措施,筑牢泰山生态安全屏障。
守卫“一湖碧水”
科技赋能河湖治理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泰安市公安局在东平湖区域设立了“河湖警长”,组建巡河队伍,形成全域、全民、全面“治水”新模式。
泰安市公安局研发河道湖泊警长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了对东平湖水域的可视化防控,有效提升了治水效率。泰安市公安局通过深入开展“昆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采砂石、乱捕滥猎、违法排污、电鱼炸鱼等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2024年以来,东平县公安局共侦破涉生态环境类违法犯罪案件26起。
通过深入开展黄河滩区生态保护、东平湖综合整治,清理沿湖违法建筑、违规餐饮场所,整治“散乱污”小作坊、取缔采砂船、清理水面等,东平湖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实现“湖净、水清、岸绿、景美”治理目标。
守护“一片蓝天”
科技助力精准治污
为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泰安市公安局以科技赋能,构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高空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与气体传感器、地面高清监控网络、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泰网”大巡防,可自动捕捉异常排污行为并实时预警,一旦发现违规排放黑烟或超标气体即刻精准定位并调度附近警力快速核查处置,实现精准打击。
泰安市公安局严厉打击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犯罪,2023年以来,该局成功侦破环保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排放污染物犯罪案件2起。同时,泰安市公安局加强与行政监管部门协作配合,集中力量整治工业废气、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突出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泰安市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守牢“一方厚土”
重拳整治土壤污染
泰安市砂石资源和矿山资源丰富,私采滥挖等问题曾一度威胁土壤生态环境。泰安市公安局深入开展“铲壤断链”砂石资源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行为。202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非法采矿案件40起。
泰安市公安局扎实开展涉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严打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共侦破案件12起。他们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共侦破刑事案件11起。
(王倩倩)
东营自然保护区:多方联动守护大河之洲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自然保护区分局积极探索创新,深化生态警务机制,与检察院、法院、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油田厂矿、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同打造“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筑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安全的铜墙铁壁,形成生态保护“一盘棋”工作格局。
专业守护助力候鸟安居
“看,放飞的白鹭又飞回来啦!”2022年6月13日,自然保护区分局民警发现,之前救助的小白鹭又“回家”了。
2022年5月,“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成员单位一名工作人员报警称,两只受伤的鹭鸟被困在一个废弃地笼里出不来了。自然保护区分局民警苏冠昌接警后将它们解救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治疗,小白鹭伤口痊愈,民警放飞白鹭回归蓝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次日清晨,雌白鹭竟然独自又飞了回来。去年10月,白鹭又飞回来了,俨然是把分局当成了“家”。
在“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专家的指导下,自然保护区分局民警悉心学习鸟类救助技能知识,目前已救助野生鸟类82只。
协同联动凝聚保护合力
自然保护区分局牵头成立“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有力维护保护区生态安全。
在打击涉生态领域违法犯罪方面,自然保护区分局与各警种部门、海警局等建立联合巡防机制,延伸防控触角,提升了预防、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水平。
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自然保护区分局以“警院联盟”为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密切交流,了解黄河三角洲植物演变过程及规律,以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
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自然保护区分局依托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建野生动物救助队,强化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情况监测,对伤病野生动物及时实施救护。
全面发力严打违法犯罪
1月17日,自然保护区分局刑侦大队负责人李兴瑞在带队巡逻时发现,一艘渔船正在黄河河道里用电网捕鱼,他第一时间向分局指挥中心报告情况并联系“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成员单位黄蓝船舶公司借用橡皮艇,最终将两名嫌疑人抓获,查获渔获物980公斤。
为保证办案质量,自然保护区分局商请检察院提前介入,在保证程序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将渔船上的电鱼工具扣押,把嫌疑人家庭的生产工具——渔船归还给了嫌疑人家属,在维护法律的同时也不失人性和温情。
自2020年12月14日“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成立以来,已联合查处破坏自然资源行为350余起,组织清理各类违规网具3万余米,清理保护区周边各类非法渔船60余艘。
(杨华章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