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6套船型围堰用下来,累计少产生7680公斤塑料垃圾,既省人力又护环境。”7月3日,在河南油田双3-13井作业现场,HN-XJ105联队队长张伟民难掩欣喜,“一‘围’解千‘废’,咱环保有绝招了!”这套改进研制的设备,正推动传统修井作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长期以来,河南油田油服中心为保障小修作业环保安全,每口井均采用铺设防渗地膜的方式。但这一传统做法每年会产生超1000吨塑料固废,不仅处理成本高昂,还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回收难度也让一线员工不堪重负。
为破解环保生产难题,今年年初,该油服中心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历时半年开展调研与试验。改进研制出的船型围堰采用模块化钢板设计,通过可重复使用的金属结构替代一次性地膜,实现了油污水回收与固废减排的双重突破。针对试用过程中出现的密封不严、组装耗时等问题,技术人员持续优化,最终使单井作业效率提升20%。
过去每口井需消耗600公斤防渗膜,如今船型围堰让塑料固废产生量直接归零,油污水回收率高达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