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年来,湖北天门借助“产业带+跨境电商+数字工厂”的创新模式,实现从传统纺织重镇到全球快时尚智造基地的华丽转身。2024年,天门市服装电商网络总销量突破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25%。
在湖北天门,传统纺织企业插上了数字化发展的翅膀,一件小香风外套从设计到下线,生产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近年来,这座江汉平原腹地的城市,借助“产业带+跨境电商+数字工厂”的创新模式,实现从传统纺织重镇到全球快时尚智造基地的华丽转身。
2024年,天门市服装电商网络总销量突破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25%。累计吸引8.4万余名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6万人,还间接带动了包装、物流、设计等关联行业5万个就业岗位。
数字引擎驱动智造升级
在天门市永佳服饰的智能车间,搭载物联网芯片的智能衣架正以每秒200次的频率向云端传输面料湿度、机器转速等200余项生产参数。其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的“镜像工厂”,通过AI算法每秒百万次的运算,实时解析全球市场需求——纽约顾客偏爱的收腰版型、曼谷消费者追求的抗热面料、迪拜客商青睐的鎏金工艺,被精准拆解为9条智能生产线的并行指令。“过去完成一个生产周期需要72小时,如今这一周期被压缩至短短4小时。”生产主管陈建波感慨道。
这种“即需即造”的生产体系,让天门服装产业带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蜕变,生产效率与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在物流端,天门市作为江汉平原首个实现全自动快递分拣的城市,凭借先进的物流技术与高效的运营管理,始终保持着湖北最低的物流成本,每单快递费用低至1.4元~1.9元,日揽件能力超百万件。2024年,天门全市快递业务量突破3亿件,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40倍。
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80后”创业者熊飞翔是天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他拥有一间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基地。2019年,作为“服二代”,熊飞翔带着在广东打拼多年积累的经验与资源,毅然将生产、仓储、物流业务搬回天门。依托当地较广州低三成的用工与房租成本,迅速将企业规模扩大3倍。
“天门的成本优势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产品与市场。”熊飞翔说。如今,工厂通过全球直播平台,直接连接终端消费者。50余名主播同步带货,商品经机器自动打包后,48小时内就能空运海外,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的跨越。
近年来,天门市创新构建“产业带+跨境电商”生态体系,与头部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2024年,天门服装电商销售量达到6.2亿件,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100件服装发往全球各地。
在这场变革中,天门市持续推进人才生态建设,创新推出“创一代+服二代”传承机制,举办服装电商技能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全市已培育带货主播超千人,营造出“人人皆可直播,家家皆可带货”的浓厚创业氛围。
产业集聚重构生态格局
天门纺织服装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来,天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涵盖设备补贴、物流优惠、用工支持等多个关键领域。政策“组合拳”有效吸引了7000余家经营主体集聚天门,其中电商类企业超过3200家,形成了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基地等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来自杭州的黄士林经营服装厂20余年,2024年,她来到天门开起主营高性能锦纶长丝的永昌(天门)新材料有限公司。黄士林说:“化纤产业建厂,要么建在源头端,要么建在市场端,而天门既有源头、又有市场。从建厂到投产,一年半达产。今年正式投产后,一年锦纶生产量就可达到10万吨。”
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天门联合多家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打造“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点开平台所属“天服供应链”小程序,可实时查看新款女装、带货主播、招聘求职等信息,商家在平台发布订单信息后,制衣工厂可联系商家接单。自平台上线以来,已吸引了超过1.2万名用户注册使用,首批认证主体数量超过1200家,入驻企业涵盖服装生产、面辅料供应、物流配送及电商运营等全产业链环节。
今年4月,“天门衣尚”海外仓正式开仓。此外,天门市将在海外仓启动天门产业带跨境赋能计划,通过开放海外仓现货库存系统接口,建立全品类商品分销共享机制,为属地化商家提供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多方资源协同与销售规模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