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中证1000指数在市场上表现强劲,兴银理财、工银理财以及招银理财旗下多只挂钩该指数的自动触发策略理财产品触发了敲出条件,纷纷提前终止。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指数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鼓励理财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生态建设。指数型产品因其策略透明、风险分散,成为理财资金响应政策、切入权益市场的理想载体;同时市场利率下行导致固收类资产收益收窄,理财子公司需通过权益资产配置提升收益。被动指数投资既能分散风险,又能捕捉结构性机会,契合“固收+”产品的收益增强需求,且被动产品成本低、费率低,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
多只产品提前锁定收益
7月2日,兴银理财发布公告,旗下丰利兴动多策略封闭式121号增强型固收类系列6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该系列产品成立于今年4月份,原期限372天,由于挂钩的中证1000指数在观察日收盘价格达标,触发敲出条件,衍生品交易提前终止,产品提前终止。从提前终止的结果来看,产品达到了年化4.05%—4.35%的敲出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顺利实现了预期收益。
另外,工银理财旗下的鑫悦中证1000自动触发策略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同样因中证1000指数表现强劲,于6月30日触发敲出机制,并于7月3日提前终止。此外,招银理财旗下多款挂钩中证1000指数的产品也相继触发提前终止条件。
此类产品所设置的敲出机制,本质上是“收益达标即止盈”。一旦挂钩标的表现超预期,产品便能提前锁定收益,有效规避后续市场波动风险,同时显著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指数型理财产品数量与规模持续攀升,已逐步成长为资管市场的新兴力量。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4年新发指数型理财产品达208款,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4.75%,亮眼表现吸引市场广泛关注。进入2025年,市场热度延续,截至7月4日,银行理财子公司今年发行的指数型产品已达193款。业绩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指数型理财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为4.96%,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为4.70%,均高于银行理财全市场平均水平,同时也跑赢了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颀表示,指数型理财产品持续增长并崛起为市场新势力,主要得益于双重驱动因素:第一,2024年第四季度股市的强劲表现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在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加剧、吸引力减弱的市场环境下,指数型理财产品凭借其差异化的产品特性和收益优势,成功抢占市场先机,引发各大机构竞相布局。
指数挂钩型产品处于机遇期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原因在于:其一,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处于良好的政策机遇期;其二,跟踪宽基指数可以分散风险,抢抓市场红利。
“中证1000指数备受市场青睐,与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密不可分。”明明表示,该指数聚焦中小市值企业,成分股中近200家为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等高成长行业。其成分股市值多在300亿元以下,盈利增速也显著高于其他宽基指数,兼具高成长潜力与估值性价比。
同时,明明也提醒此类产品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权益指数波动可能导致净值回撤,兑付收益低于纯固收产品;其次,银行理财子公司若自行跟踪指数,需较大资金规模覆盖高昂成本;最后,资金申赎、成分股调整等可能导致产品表现偏离标的指数,对投资管理精细化要求更高。建议投资者需仔细研读说明书,充分理解收益触发条件和最差收益情景,并优先选择管理费率低、跟踪误差小的产品,同时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明明预计,未来“固收+期权”和指数增强类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挂钩标的将从单一权益指数拓展至债券、商品、跨境大类资产配置指数等领域。此外,科技、绿色金融等国家战略主题指数也将获得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