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6月末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
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
已连续19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
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本文来源:新华社
记者:刘开雄
海报制作:刘开雄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最新公布:32853亿美元
6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国家外汇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36亿美元,升幅为0.11%。
国家外汇局表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5月外储规模小幅上升
5月,我国新增外汇储备余额36亿美元至32853亿美元,为连续第5个月环比增加,但增幅较4月的410亿美元大幅收窄。
对此,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解释说:“这主要是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先涨后跌,全月基本收平,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因此,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估值效应几乎正负相抵。”
5月中上旬,中美贸易形势有所缓和,全球结束去美元化交易;5月下旬,随着美国国债拍卖遇冷、美欧贸易战升级,去美元化交易再度升温。
“全月来看,全球资产价格涨跌不一,对外储支撑有限。”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援引数据称,债券市场整体下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24bp至4.41%;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行19bp至1.52%;10年期欧债收益率小幅上行5bp。股票市场整体上涨,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6.15%,欧洲斯托克指数上涨2.94%,日经指数上涨5.3%。汇率对外储有所支撑,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1%至99.3,日元兑美元贬值0.7%,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0.16%、0.92%。
温彬表示,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5月外汇储备规模较4月末上升36亿美元至32853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更加明显
展望未来,受访专家认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国对华“对等关税”推迟90天实施,期间仅保留10%基准关税。
温彬认为,中美贸易关系出现转机。对美直接出口恢复,叠加企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产能,今年出口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更加明显。管涛表示,受到中美经贸会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提振,5月中旬以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20:1,中间价与境内即期汇率,以及境内外交易价的偏离大幅收敛,“三价合一”趋势进一步显现。
“离岸人民币交易价(CNH)围绕在岸人民币交易价(CNY)双向波动更加频繁,显示市场汇率预期进一步分化。在此背景下,境内外汇交投更趋活跃。”管涛援引数据称,5月,境内银行间市场日均即期询价外汇成交量达478亿美元,环比增长13%,刷新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央行连续第七个月增持黄金
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我国黄金储备为7383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是央行连续第7个月增持黄金。
“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继续稳步推进。”管涛表示,5月,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冲高回落,全月下跌0.7%,这是五个月来首次环比下跌。但是,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加速,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和最后国际清偿能力的作用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管涛表示,截至5月底,我国持有黄金储备余额242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7.37%,环比回落0.06个百分点,主要反映了国际金价回落的负估值效应。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常佩琦
微信编辑:胡闻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区域企业发展大局,需要对金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应对,防范于未然。
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风险预警·金融版》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导下,依托先进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师团队,对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舆情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研判,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提供权威、专业、实用、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与应对建议。
1.8万/年,每周一期,每周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