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节永志)今年3月的一天,在道外区民主乡新国村农户唐艳丽家中,总重1.2吨的水稻种子被均匀地铺撒在一块由电磁线组成的垫子上。经过16个小时的特定频率电磁波激活,这些“充电”后的种子播撒入土,静待秋收的喜悦。
对于黑龙江金壤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寇锐来说,这样的场景已是公司工作常态。这家通过物理电磁技术对农作物种子进行播前优化处理的本地企业,如今客户已经遍布黑龙江、辽宁、山东、浙江、陕西等全国多个省份。一粒粒经过电磁技术处理的作物种子,已成为促进当地作物增产、农民增收的“金种子”。
金壤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种子播前技术服务的物理农业技术企业。寇锐说:“早在2012年,我和团队就开始研究物理电磁波作用于种子播前环节,使农作物早熟、增产的技术。我们的电磁优化种子技术原理,就是让电磁粒子流穿透种子表皮形成无数个微孔,水分子和养分能迅速进入种子内部和胚乳结合,促使干物质淀粉转化成糖分,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增加,最终达到口感甘甜、籽粒饱满、果实变大的目标。”
寇锐告诉记者,实验室数据固然重要,但最终必须经过田间实际验证才能证明其价值。为此,公司从2012年起持续开展田间实验,至今已累计完成横跨6个积温带、涉及28类主要粮食作物,共1270组的对照实验,实验面积达17万亩。经农业农村部谷物检测中心验证,公司的技术可以实现在同等气候环境下萌芽期提前1至3天、成熟期缩短5至10天的目标。
不仅如此,该技术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产产量。“在内蒙古扎兰屯实验基地,我们的技术让水稻作物亩产比预计高出40%;山东寿光的大棚瓜果作物和蔬菜作物每年均产6茬,使用经过电磁波处理过的种子后,产量明显上升,分别达到7.5茬和8茬。”寇锐以东北地区普遍种植的玉米和水稻作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技术处理后的种子,预计每亩至少给农民带来90元和140元左右的增收。
寇锐告诉记者,目前已有我省大兴安岭、呼玛、巴彦,辽宁本溪和东港,浙江,新疆等地的客户联系金壤科技,表达合作意向。“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开拓东北、华北、西南市场,将电磁优化种子技术推广至全国,为农业增产增收作出冰城企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