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朱玲娟 图片由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提供
深耕陶研沃土 激发教育活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指教育者要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7月4日,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以下简称“市陶研会”)举行2024年学术年会,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深化行知思想实践 谱写生活教育新篇”。
宣读2024年度工作报告、宣读陶研“三项征文”评比结果和优秀课题成果评审结果、宣读新入会陶研实验学校名单、陶研微讲座……“陶味”十足的学术年会,让会员单位真切感受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各会员单位要秉持陶先生倡导的求真精神与试验精神,深入开展立足实践、贴近实际的研究与探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学陶载体、成果,以及富有‘陶味’的办学经验。”市陶研会会长陆福根说道。
“2024年,市陶研会系统推进区域学陶、研陶、践陶实践,深化陶研工作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域陶研工作质效和影响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陆福根表示。
2024年,市陶研会是如何提升区域陶研工作质效和影响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
过去这一年,市陶研会落实实验学校建设长效机制,筑牢陶研高质量发展根基。陶研实验学校,是传承陶行知先生崇高人格、践行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载体,更是嘉兴陶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市陶研会共有实验学校305所(包括2025年批准入会的20所学校),其中,中陶会实验学校21所、省陶会直属实验学校44所。
过去这一年,市陶研会开展陶研“三项征文”评选,持续推进陶研学术研讨。2024年,市陶研会首次创新实施“主题贯通”机制,“学陶著 写心得”“我的生活教育故事”“主题论文”等“三项征文”在量和质上均得到提升。
过去这一年,市陶研会用好陶研课题载体,深化行知思想理论和实践研究。2024年,市陶研会持续提升区域陶研工作的学理深度与实践效度,着力产出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实践范式,无论是申报课题质量还是研究成果水平均显著提升。
过去这一年,市陶研会加大生活作文研究成果应用,提升教师作文教学创新实践能力。《跟随生活来写作》全套丛书由市陶研会副会长朱建人领衔主编,历时三年,这套义务教育三至九年级生活作文导学案已正式出版并在全国推广。
过去这一年,市陶研会搭建陶研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深度研讨与成果共享。2024年,市陶研会充分发挥群众性社团组织的灵活性与学术优势,拓展渠道,丰富载体,为广大教师搭建陶研学术交流展示平台,促进互学互鉴,扩大嘉兴陶研在省内乃至全国学术场域的影响力。
市陶研会还在学陶氛围营造、实验基地建设、学术交流拓展、陶研质量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市将如何持续做好陶研工作?
“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与区域教育实际需求,将学习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深度融入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变革、科学素养提升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中,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陆福根表示,市陶研会将进一步优化学陶、研陶、践陶一体化平台与运行机制,着力提升实验学校的研究力与示范力,培养和激励行知式校长和骨干教师成长。同时,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陶研的智慧与力量。
征文品牌焕新 思想薪火相传
“三项征文”,作为嘉兴陶研深耕多年的学术品牌,持续为实验学校和广大教师提供高质量研讨平台,全面激活区域学陶、研陶、践陶内生动力。
嘉兴陶研人在参与“三项征文”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体会?“三项征文”获奖代表在现场作了分享。
平湖市实验幼儿园的朱雨洁、海盐职业教育中心的倪薇、浙师大附属嘉善干窑小学的陶丽丽现场分享了各自的论文成果,随后三位老师又现场结合陶研分享了自己的成果和思考。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与项目化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实践为路径’的核心相契合。”朱雨洁说。倪薇说:“通过这一实践,教师实现了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蜕变,学生则实现了从‘知识接受者’到‘技能创作者’的跃升。”“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陶丽丽说,未来将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复习课的融合,让学习真正走向深度。
“学陶著 写心得”获奖征文代表现场分享了各自学习陶著的心得体会。秀洲区塘汇实验学校的蒋盈佳说:“当我在教学困境中迷茫时,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一文,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活的教育’,不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更与当下语文新课改理念完美契合。”海宁市周王庙镇钱塘江学校的朱明华说:“陶行知先生曾撰写《第一流的教育家》,强调‘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在百年后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名篇,更觉立意高远,让人精神抖擞。”桐乡市乌镇镇民合小学的张志千说:“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从《陶行知家书》中触摸到了家庭教育的‘真’模样。”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嘉兴陶研人有哪些生活教育故事?“在四季中成长”“一间有温度的教室”“我们班的‘科学家’”……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的曹玲辉、嘉兴南湖实验学校的邹伟红、嘉善县杨庙小学的潘逸分别分享自己的生活教育故事。
AI时代破题思变,探寻生活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
AI时代,陶研人在教育事业中应当何去何从?由朱建人带来的微讲座《AI来了,生活教育正当时》,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未来已来,今天的教育将如何面对这个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世界?”在微讲座中,朱建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当下教育的痛点与盲点、时代的变迁与教育的顺应、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前瞻性与当下性等内容。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AI时代的教育有引领作用吗?在朱建人看来,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正是AI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引领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在AI时代的教育中,陶研人可以做些什么?“无论是从问题导向还是需求导向,今天的教育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和实践变革,以拓展教育的视野。”朱建人说。
科技这把双刃剑越来越锋利,我们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人格发展?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我们是否保护了更多学生的创造力?朱建人坦言,在考虑行动方向前,需要先思考好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面对当下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朱建人建议,陶研人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寻找方法论,例如要明晰“唯有安静地学习、思考与研究,才能将好的教育建设起来”。同时,他表示,生活教育是丰富的思想矿藏,陶研人可以结合自身工作中最为关切的部分,自觉去对照行动,以获得教育的改良。
下一篇:公诉出庭如何更“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