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杭州7月5日电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7月4日在浙江湖州举办。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葛兴安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数据质量是碳市场的生命线,中国已在数据质量强化和保证体系上实现制度性突破。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葛兴安接受新华财经专访葛兴安表示,针对碳市场初期出现的数据风险,我国构建了一套覆盖全链条的数据质量保障机制:政府及监管部门明晰规则并强化监管,企业需按月备案能耗数据,第三方核查机构责任被实质性强化,检测机构质控要求及司法外部监督同步升级。他同时强调,碳配额分配机制的创新同样具有推广价值。该机制深度融合各行业设备工艺、能耗现状及降碳路径,在管控要求与企业成本收益间找到平衡点,可以更好发挥碳市场在减排中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在提升市场活力方面,葛兴安将碳市场划分为数据核查、减排实施与市场交易三个阶段。他认为金融机构在第三阶段的关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并呼吁其在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及风险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赋能全国碳市场高效运转。
目前,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正加速纳入全国碳市场,针对新行业入市,葛兴安认为相关企业应聚焦两大维度:短期来看,企业的履约压力可通过现行规则化解,成本总体可控;长期来看,则需企业做好自身碳资产管理,即碳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风险管理。他同时指出,碳市场扩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碳市场活跃度,但基于市场规模基数较大及机制创新依赖性强等原因,新行业入市对提升全国碳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的作用可能有限。
在参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对话方面,葛兴安认为数据质量保障机制是重要切入点。这套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体系机制,对国情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建设碳市场具有较高借鉴价值。他同时建议中国碳市场应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双向交流互动来推动自身更快发展。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葛兴安(右)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本次会议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湖州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金融学会主办,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湖州市金融学会承办。
编辑:徐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