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胤衡
2024年初春,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平安建设办公室(人民武装部、司法所)内,社区矫正对象韩某将一盒喜糖放到科长吕明凤的桌上:“吕所,我结婚了!”笑容洋溢在这个年轻人的脸上。
5年前,韩某因恋爱受挫,两次在家拧开煤气,因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初次到吕明凤处报到时,他眼神涣散。“跟他沟通十句,顶多回一两声‘嗯’。”吕明凤对初次见面的情景记忆犹新。为了帮助韩某回归社会,她建议:“你年轻,又有学历,社区正好要办邻里节,你去当志愿者吧。”就这样,吕明凤鼓励韩某参加活动,融入社区。
除了这盒喜糖,吕明凤的桌上总是堆满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志、矛盾纠纷调解卷宗、普法宣传计划表……她辖区内的社区矫正人员较多,这位调解千家事、送法进百户的“司法管家”,如今收获了最甜的回馈。
吕明凤(左)向群众普法。受访者供图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施行,其中规定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有权确定经常居住地为社区矫正执行地。北七家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汇聚了大量外来租住人口。
“我们列管的社区矫正对象接近150人。”吕明凤说,这份名单意味着她和所里6名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同事,平均每人要承担20多名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
为形成工作合力,吕明凤牵头建立镇级相关职能部门的社区矫正协调机制,每新接收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同时通报村(居)委会和社区民警,建立“双走访双反馈”制度;实现社区矫正全流程网络可查,使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化核查率达到100%;通过“文化矫正”卸下社区矫正对象心防,促其顺利回归。
“善矫者矫人心。”吕明凤认为,对于韩某这样的社区矫正对象,在执行刚性制度之外,更需要注重细节观察。
为此,吕明凤自学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并邀请昌平区司法局聘请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每个月定期到司法所,为韩某进行心理咨询、修正认知。慢慢地,韩某走出家门,开始新的生活。
吕明凤(右)向群众普法。受访者供图“我们不敢漏接一个电话,不敢放过一次签到异常。”吕明凤说,“三无人员”(无稳定住所、无工作、无亲友支持)最让她牵挂。最近接手的张某让她印象深刻——张某把银行卡借给别人,想赚点钱,结果犯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他的家庭情况确实困难,父亲去世,母亲在服刑,两个非婚生的未成年子女在老家村里上学,由学校临时监护。”初见张某,吕明凤感到“他的情绪很低落”。
司法所迅速行动,联合张某租住地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为其拉起“防护网”。不久后,张某在一家餐馆找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他站稳脚跟,社区矫正工作才有了坚实基础。”吕明凤说。
她感叹:“家人电话打不通顶多是担心。但矫正对象电话不接、没按时签到,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生怕出什么意外。”社区矫正工作成效逐步显现。2024年以来,司法所联合昌平区司法局为在册人员开展心理测评和辅导,组织开展“阶梯式”心理绘画治疗课程,共17批次、2060人次,矫正人员有的主动参加环境整治、无偿献血、为打工子弟学校捐赠物资等公益活动。
吕明凤(左一)走访社区了解相关情况。受访者供图2024年,韩某缓刑期满时,心理复测指标已恢复正常,他对吕明凤由衷地说,“谢谢您,让我拥有了新的人生!”“我在这里工作11年,跟他打交道5年。眼看着他从失恋入刑到娶妻成家,我们的工作既是监管更是陪伴。”吕明凤欣慰地说。
调解同样是司法所的重要职能。近日,得知九旬老人陈奶奶因瘫痪卧床难以处理遗产问题,吕明凤将“移动司法所”搬进敬老院。老人说,儿子意外去世后,儿子名下房产的继承问题一直没解决,老人说,“我的心愿是:把儿子名下的房分妥当,让孙女往后有保障”。
了解到核心矛盾在于老人对儿媳继承权有抵触,吕明凤将老人的孙女、儿媳请到老人床前,现场释明民法典继承编和婚姻编的相关规定。经过多番调解,三人最终达成一致,吕明凤在老人床前出具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这个姑娘太贴心了,我坐在屋里烦心事就解决了。”陈奶奶感谢吕明凤为自己排忧解难。
身为党员的吕明凤,总结出一套“人民调解+群众自治、人民调解+多元调解、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的调解工作方法,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普法是基层治理的根基。”这三年,吕明凤还兼任北七家镇三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在60余场校园宣讲中,她结合实际案例告诫孩子们“不做欺凌者、不当旁观者”。在辖区企业,她联合法庭、工会等部门,讲解合同风险、阐释劳动权益、解析行政程序,并指导劳动者如何维权。
“不要害怕平凡,你闪光之时总能照亮前方。”吕明凤用这句话寄语年轻人。11年间,从初来乍到到人人熟知,她的足迹印在北七家镇的街巷阡陌,用法律化作解开千家心结的钥匙,也把司法的温度深深融入这片土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特朗普下令:“对外国游客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