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联勤集结号
COOL SUMMER
夏日控糖
科学的饮食方法
是关键
夏日骄阳似火,香甜多汁的瓜果与清凉解暑的冷饮成为不少人消暑的心头好。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看似寻常的美味,却可能是血糖波动的“隐形推手”。如何在炎炎夏日既能享受舌尖上的欢愉,又能将血糖牢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是关键。
夏日瓜果巧选择
控糖也能有滋味
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健康大有裨益,但其中的糖分也是糖尿病患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在选择夏日瓜果时,可以根据瓜果的GI和GL来选择:
GI是(血糖生成指数):它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指标,指含50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等量葡萄糖相比,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引起血糖反应的相对能力。
作用:帮助人们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从而合理选择食物,控制血糖水平。
分类 | 低 | 中 | 高 |
GI | <55 | 55≤GI≤70 | >70 |
GL是(血糖负荷):它结合了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能更准确地反映食物对血糖的实际影响,具体如下:
计算公式:GL = 食物GI×碳水化合物含量(克)÷100。
作用:相比GI,GL考虑了实际摄入食物的量,能更直观地反映特定食物摄入后对血糖的总体影响。例如,某食物GI虽高,但每次食用量少,其GL可能并不高,对血糖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分类 | 低 | 中 | 高 |
GL | <10 | 10≤GL≤20 | >20 |
以西瓜为例:
西瓜GI约72(高GI),升糖速度较快,但每100克西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仅约5.8克,计算GL值为:72×5.8÷100≈4.2(低GL)。
这意味着,西瓜升糖“快”,但因碳水含量低,总体对血糖的“影响量”不大,只要控制好一次的食用量,仍可适量吃。
需警惕的问题:
西瓜口感清甜,容易不自觉吃多(如一次吃500克),此时碳水化合物摄入约29克,GL=72×29÷100≈20.9(高GL),会导致血糖明显上升。
西瓜并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区”,其低GL特性决定了适量吃(每次100-150克)对血糖的影响可控,但需牢记“少量、分餐、监测”原则,避免因贪嘴过量导致血糖骤升。夏季解腻时,优先选择低GI的蓝莓、草莓等水果,若吃西瓜,记得按小块分量严格控制哦!
夏日选水果核心是“低GI+低GL+控量+巧搭配”,选择食用时间: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作为加餐吃,避免餐前、餐后立即吃,减少对正餐血糖的叠加影响。
优先从推荐清单中选择当季新鲜水果,既能满足口感需求,又能有效控制血糖。记住:水果虽好,但需把每日总量控制在200克以内,且分散食用,避免单一水果过量哦!
以下是常见水果的GI(血糖生成指数)和GL(血糖负荷)值整理,并标注食用建议,方便糖尿病患者及控糖人群参考:
冷饮选择与食用
清凉不“踩雷”
在酷热的夏天,一杯冷饮下肚,暑气似乎瞬间消散。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选择和食用冷饮需谨慎:
自制健康冷饮更安心:市售的冰淇淋、雪糕、奶茶等冷饮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奶油和添加剂,对血糖影响较大。糖尿病患者不妨尝试自制一些低糖冷饮,如用无糖酸奶搭配新鲜的低糖水果(如草莓、火龙果丁),放入冰箱冷冻后制成酸奶水果棒;或者用薄荷叶、柠檬片、黄瓜片泡制无糖冷泡茶,既能解暑,又不会引起血糖波动。
控制食用量和速度:即使是相对健康的自制冷饮,也不能贪多。每次食用冷饮的量不宜过多,且要慢慢品尝,避免快速大量摄入冰冷食物刺激肠胃,引发不适。同时,不要在空腹或刚吃完饭时吃冷饮,以免影响肠胃消化功能和血糖的稳定性。
警惕“无糖”陷阱:部分市售标注“无糖”的冷饮,可能添加了大量的代糖(如麦芽糖醇、阿斯巴甜等)或其他高热量成分,过量食用同样会对血糖产生影响。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了解成分和营养信息,谨慎选择。
夏日饮食监测
与其他注意事项
加强血糖监测:在食用瓜果和冷饮后,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了解这些食物对自身血糖的具体影响,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如果发现血糖波动较大,应及时咨询医生。
保持饮食均衡:夏日饮食不能只关注瓜果和冷饮,仍需保持整体饮食的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全谷物和蔬菜,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因贪图一时口腹之欲而打乱整体的饮食计划。
适量运动辅助控糖:夏季天气炎热,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不仅有助于消耗热量、降低血糖,还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要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防止中暑和低血糖的发生。
只要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在炎炎夏日尽情享受瓜果和冷饮带来的清凉与美味。通过合理选择、控制食量、注意食用时间等方式,既能满足味蕾需求,又能维持血糖稳定,度过一个健康又惬意的夏天。
中部战区总医院
供 稿
总 监 制:邢高峰
总 编 辑:袁百舸
主 编:王照亮
责任编辑:张添溯
编 辑:张宜海
作 者:覃丽萍 王争荣
刊 期:第 497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