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宁波市消保委调查停车状况。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郑铁峰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停车难、停车贵已成为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为促进停车服务健康发展,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开展专项调查,并于7月2日正式发布《宁波城市停车状况消费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于今年2月启动,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量调查的访问对象为18—70周岁的消费者,样本量1500个。定性暗访主要抽取服务小区数量较多、知名度较高的物业公司开展,共暗访10余个小区,覆盖高中低不同档次。
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突出
调查发现,伴随着停车需求增长迅速,停车难困扰日益凸显。受访者对当前生活周边停车状况的满意度不高,为62.07%。进一步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或有时会遇到停车难问题。
尤其是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突出。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周边的停车难问题突出,在高峰时段,学校门口接送车辆扎堆,极容易引发交通堵塞问题。同时,老旧小区、菜场、医院等区域的停车难问题也较为显著。老旧小区夜间车位“一位难求”,菜场周边车流混乱,就医高峰医院门前常常排起长龙,不仅影响交通秩序,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停车收费管理欠规范
停车收费不合理也是受访者关注的重点。调查显示,路边泊位停车收费问题引发受访者关注,部分受访者对停车收费政策存在疑虑或不满。“划线收费”“围村收费”,这种“一 刀切”的收费模式,是导致不满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部分停车场的收费标准、车型分类、计费时段、免费停放时间等重要收费信息未能完整明确公示。此外,停车场还单方面声明,对于车辆损坏或车内物品被盗的情况“概不负责”。这涉嫌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义务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同时,根据《民法典》中关于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认定,该条款存在明显免除自身责任、排除对方权利的情形。
调查发现,停车场的管理问题不仅体现在信息公示的不透明上,还体现在日常运营的疏忽之中。场地保洁工作不到位,路面异物无人清理,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受访者反映,由此可能导致车辆底盘受损、轮胎被扎破,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一旦发生停车事故或出现争议,责任单位的响应速度往往极其缓慢。
老旧小区停车位紧缺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所居住小区停车状况的整体满意度为67.32%,处于一般水平,反映出小区停车管理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33.70%的受访者表示小区停车位不够用或紧缺,特别是老旧小区,由于规划不足、空间限制以及车辆增长迅速等原因,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
小区停车收费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处理业主第二辆车的计费规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暗访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小区在业主第二辆车进入小区后,均需按照业主临时停车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即便在业主第一辆车驶离小区后,系统无法自动检测到这一变化并停止对第二辆车的计费,增加了业主的停车成本。
根据调查结果,宁波市消保委建议,城市规划部门可进一步利用现有空地和未利用空间增加停车位供给,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推动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建设专用停车设施增加供给。同时,优化停车管理APP、停车信息平台等应用场景,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共享停车发展,实现停车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更加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民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收集市民对停车费用的支付意愿,制定更加合理、符合市民预期的收费标准;增加免费停车位的比例;优化罚款制度并设立提醒机制。
建议停车协会联合会员单位组织制定停车场运营管理办法,明确保洁频次、路面异物清理时限等,建立日常维护档案,推动智慧停车建设。
建议物业管理协会协助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进一步挖掘停车资源,加强停车管理;督促各物业公司对小区现有停车收费系统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停车收费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智能化升级方案,提升小区停车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水平,为业主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停车体验。
下一篇:邂逅雨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