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贤哲
自驾游途经讷河市时,晕车了的我非常渴望立刻出现一个休息的地方。这时,丈夫轻拍我的肩膀:“你看,这儿有个公园正好歇脚!”
双脚落地的瞬间,我还有些站不稳,可当目光触及公园旁“雨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几个苍劲大字时,一股奇妙的力量顿时驱散了不适。一个县级市竟藏着国字头的公园?而“雨亭”这个名字又藏着多少诗意和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搜索答案。
资料显示,这座公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四次修整,讷河人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甲级公园”,2007年获称“黑龙江省讷河雨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2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存在。可身为“近邻”,我却对它一无所知,顿时,一股“有眼不识泰山”的愧疚涌上心头,我决心一探究竟。
踏进这座国家AA级旅游景点,雨后,微风带着丝丝凉意,吹醒了沉睡的讷谟尔河,也唤醒了雨亭公园。这座百年园林宛如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安静地端坐于讷河城区东南角上。
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似一条游龙,引领我走进东北角的小碑林也便走进历史的深处,三十多块清代墓碑静静矗立。威远将军碑上“保境安民”四个字依稀可辨,仿佛在无声地讲述将军守护一方百姓的壮志豪情,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就在眼前;阿那保碑上的战马浮雕,马鬃飞扬身姿矫健,让人忍不住想象当年阿那保将军骑着这样的战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壮烈情景;而碑额上麒麟浮雕活灵活现的崔氏德政碑,碑文详细记载着民国年间,县长崔福坤疏浚河道、赈灾安民的功绩……目光抚过石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都在这一刻苏醒了。
我还沉浸在碑林的历史韵味中,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便映入眼帘。这座由崔福坤在1930年主持修建的假山,是园内的制高点。沿石阶缓缓而上,每一步都仿佛离天空更近了。在山顶凭栏远眺,眼前的景色让人惊叹不已:银湖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湖岸的垂柳婀娜多姿,嫩绿的枝条像是蒙着一层薄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中倒影如梦如幻。远处的军民友谊塔,塔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这一刻,我仿佛走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心旷神怡起来。
此时我驻足岸边,但见阳光洒在湖面上,水波闪烁像撒了满湖的碎金细银,时不时就有鱼儿调皮地跃出水面,“扑通”一声搅碎满湖的光影儿,泛起的层层涟漪,似在助力湖水的律动。
远看,银湖桥拱形的桥身巧妙地将天空裁成一弯洁净的蓝月。走上银湖桥,脚下的苔痕与鞋底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仿佛岁月轻轻呢喃。桥栏上的石莲虽已风化却依然顽强地绽放着。石栏上的裂纹如一道道皱纹,藏满了光阴的故事。
离开银湖桥于湿地栈道上漫步,芦苇荡中传来高低起伏的阵阵鸟鸣,像是群鸟在热烈K歌儿。一位携带专业设备的观鸟老人热情地和我攀谈:“这几年,这儿的候鸟种类从30多种增加到60多种。每年春天,天鹅、大雁都会来这儿歇脚。这里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正说话间,头顶传来一阵雁鸣,我抬头望去,只见三个人字形雁阵从南方飞来。我忍不住想,它们会在这里停留吗?
天气虽带着些许凉意,可林荫道上早已热闹起来。老人们围坐在石桌旁,专注地下棋;孩童们在游乐区嬉戏玩耍,活泼的身影像翻飞的彩蝶;健身器材区也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返回至入口处的不夜城,灯火虽未亮起,却在阳光下展现出别样生机。赭红色的木质廊檐泛着温润的光泽,整齐排列的绛红色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在跳集体舞。沿街商铺橱窗明亮,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陈列,仿佛都在静等夜晚的热闹。不远处的戏台,更是让人不禁想象,夜幕降临时这里会是怎样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耳闻目睹公园中的这些,我突然明白,这座公园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湖光山色,更在于它承载着百多年来讷河人的集体记忆,从1915年那座小小的避雨草亭,到如今繁华的不夜新景,它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原乡。
不觉间时近中午,回首望去,雨亭公园仍在讷谟尔河畔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传奇。而我,在这场邂逅中,不仅治愈了晕车的不适,更收获了一段难忘而美好的心灵之旅。
雨亭公园,不仅是当地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如我这般匆匆过客在旅途中邂逅美好、安放心灵的绝佳驿站。
上一篇:近八成受访者遇到停车难问题
下一篇:高温炙烤欧洲德国高温逼近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