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辉 通讯员 李偲越 谢嘉琪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两级法院围绕家事审判工作,不断创新理念、完善机制,通过推行“巡回审判+法治宣讲”模式,打造“玉茗花开 和睦万家”家事审判品牌,让家事案件既“审清”又“讲明”,解开缠绕在当事人心间的“千千结”。
凝聚合力“手牵手”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和人口结构的持续演变,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为此,抚州市两级法院主动加强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社会参与”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共治格局,真正将家事审判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剑波告诉《法治日报》记者,2024年以来,抚州中院推出家事案件“巡回审判+法治宣讲”创新举措,坚持调解优先,并汇聚法院、妇联、乡镇、村(居)委会等多方力量,从情、理、法多角度开展调解工作。
今年以来,抚州中院重点开展了以“与法同行 护未成长”为主题的“巡回审判+法治宣讲”活动,完善涉未成年人权益家事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妥善解决在离婚、抚养、涉未成年人侵权等案件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凝聚社会合力,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资源利用、多方式处理。
“在巡回审判中,妇联负责与县(区)乡镇村组协调,组织干部群众、妇女主任、妇女群众代表参与。”抚州市妇联四级调研员魏萍介绍,通过与法院、村镇等联合,抚州市妇联已组织巾帼志愿者、维权律师、基层妇联干部开展送法活动300余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
激发活力“面对面”
在金溪县石门乡政府广场旁的巡回审判车内,一方长桌,男女双方相对而坐。
随着法官的询问开始,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全然没有刚开始的沉寂与尴尬。这对因一时冲动而闹矛盾的夫妻,在这方小天地里,逐渐敞开心扉,法官以情理法交融、春风化雨般的调解让双方重归于好,夫妻俩手牵着手离开了广场。
这种全新的“巡回审判+法治宣讲”模式,不仅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也在无形之中消弭当事人之间的隔阂。
近年来,抚州两级法院组织巡回法庭走进街头巷陌,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除了在各大乡镇广场,部分辖区法院还将庭审现场搬到乡镇社区的纠纷调解室,如南丰县人民法院的“和合家事调解室”、广昌县人民法院的“党建+妈妈法庭”家事审判多元化调解工作室、宜黄县人民法院的“宜室宜家”家事调解工作站等,让家事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化解。
陈剑波介绍,将家事审判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一方面降低了群众的诉讼成本,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法官深切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让说不清的“家务事”,一次性“面对面”说个透;让解不了的“心结”,通过“面对面”讲开来。
据了解,在每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前,法官都会做足准备工作,从公开审理案件筛选、当事人意见预先征求、巡回审判效果预测、突发情况及潜在风险评估等方面确定巡回审判方案。同时,在法治宣讲内容选取、课件制作、主讲人确定等方面精挑细选,确保庭审现场庄严肃穆、法治宣讲取得良好效果。
释放引力“心贴心”
巡回审判既是一场“审判”,也是一场“普法”。
“案件中涉及的彩礼问题在民法典中就有相关规定,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庭审结束后,法官助理趁着案件双方当事人调解之机,向当地村镇干部、“法律明白人”讲解法律知识,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生动典型案例,增强宣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旁听群众时而侧耳倾听,时而议论纷纷。
这是近日发生在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乡政府会议室内的一幕。当天,巡回审理的是许某与汪某婚约财产纠纷二审案件,因给付数额较高,认定为高额彩礼,经法官释明裁判规则及多次沟通协商后,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许某自愿一次性返还彩礼比例达87%。
“诸如彩礼纠纷案件的裁判规则,我们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在宣讲时运用调研了解的数据和事例,既能贴合群众生活,又能更好地引导群众了解、熟知并自觉宣传相关裁判理念,提升群众对彩礼的正确认识。”陈剑波说。
据了解,通过“巡回审判+法治宣讲”模式,抚州中院去年巡回审理案件共10件,其中调解6件,撤回起诉1件,调解撤诉率达70%,足迹遍布7个县区10个乡镇,并组织600余人参加庭审旁听,法治宣讲受众1000余人。抚州两级法院共开展家事巡回审判33场,营造出家事案件“巡回审判+法治宣讲”入基层、入乡村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