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无人机每天飞行6次,每次30分钟,自动巡检水面浮萍、河流排污口、建筑垃圾等污染环境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无人机实时抓拍照片,传送到我们指挥中心终端服务器上,为我们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提供参考。”近日,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检察院无人机智慧指挥中心,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助理马晨程向笔者介绍道。
在工作人员操作下,笔者看到无人机智慧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出现了金坛区3D实景地图,河流、桥梁、房屋、汽车等清晰可见。无人机在高空巡检,显示屏上出现的“红色方框”,就是提醒检察官这片区域可能有污染环境的问题。据马晨程介绍,无人机智慧指挥中心共规划设计52条无人机飞行航线,每天主要集中在金坛主城区巡飞,夜间有时也会不定期巡飞。指挥中心在水域、道路、工地等可能出现生态环境污染的地方应用44个AI识别模块,通过图像捕获、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处置流程,一旦发现异常即触发该中心预警平台,检察官再根据无人机抓拍的照片,对相关区域开展调查核实,如确有公益损害,立即固定证据立案办理。该中心建成以来,已发现生态环境损害线索125条,该院立案16件,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2份,为推动该区人居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3月,马晨程在指挥中心点击查看无人机抓拍照片时,发现其中一张照片上呈现大面积白色薄膜,有的白色物体已经漂流至附近河流中。针对这一情况,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立即对照片显示的区域进行搜索、比对,发现白色污染区就在城中一座公园景观河附近。随即,检察官对该区域开展走访、调查。经查,这些白色污染物为公园附近村民自种菜地上覆盖的农用薄膜以及塑料袋。因被随意丢弃,一些薄膜飘至公园景观河内,不仅有损市容市貌,还可能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
3月24日,金坛区检察院向当地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公园周边土地开展废弃农膜等垃圾清理整治工作,并对随意丢弃、堆放的农用薄膜、塑料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置,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当地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予以整改治理。
“金坛区检察院研发的无人机智慧指挥中心是我们检察机关为整治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常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张利国说道。
2025年,江苏省攻坚办会同该省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的工作方案》。常州市检察院主动与该市攻坚办对接,部署开展全市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明确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噪音异味、生活建筑垃圾处理等12项重点问题作为整治任务,通过“检察监督+行政督办”双向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响这场攻坚战。截至目前,常州市检察机关已针对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立案62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35件,已整改到位19件。
上一篇:贵州筑城竞技联赛四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