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征得老乡同意后,在延安吴起县倒水湾村驻扎下来。由于锅具不足,战士们向村民张宪杰借用了他家的水缸,搭上几块石头,便成了一口临时的锅。粮食短缺,仅有黑豆、荞麦、糜子等带皮难熟的食材。烧煮时,火候稍大就会水干,战士一加水,水缸就裂开了。战士们没有抱怨,反而一粒一粒捡起撒在地上的粮食吃。离开时,他们还特意将开裂的水缸洗刷干净,并留下两块银元作为赔偿。
对于这两块银元,张宪杰起初再三推辞,但红军战士态度坚决,他最终只好收下。水缸虽然不能盛水了,但张宪杰找到匠人箍好,并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这口曾为红军煮过饭的水缸,也因此被赋予了一个光荣的名字——“红军锅”。
1937年,山西省万荣县周王村红枣丰收。村民听说有军队要路过村子,慌了神。9月下旬的一天,八路军排着长队在沟边过了两天,却没有摘树上一颗枣,连掉在地上的也没人捡。村民第一次见到了不拿百姓东西的军队,见识到了八路军严明的纪律。
“红军锅”“不拿百姓东西的军队”,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抗战时期的光辉写照。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在抗战期间得到更为深入地贯彻。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所到之处,严格遵守着这一铁律。
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极其重视革命纪律,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严申党的纪律。严明的纪律,同样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大事纪实》记载:“1927年10月23日,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抵达荆竹山。战士们由于长途跋涉,饥饿难忍,刨了老百姓的红薯吃,违反了群众纪律。毛泽东得知情况后,于次日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召开大会,要求部队官兵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山上的王佐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同时提出了人民军队最早的三项纪律。”
这“三项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1929年以后,毛泽东又将“三项纪律”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1928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
这就是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初期版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逐步成为人民军队纪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明确遵循。
王同富,1943年参加革命,在部队担任后勤工作。据这位抗战老兵回忆:“不管走到哪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不能犯,谁也不能犯。有时候,比如我要是摘个苹果吃,你和我在一起就会说,这是群众的,咱不能吃,你得赶紧把苹果给人搁那。我们还有个规定——向群众借的东西没还的不能走,用了群众的东西没付钱的不能走,所在的院子没打扫干净,水缸没给人挑满的不能走,必须得做到这些。”
1947年10月10日,面对解放战争新形势,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并向全军发布,规定“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从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军作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军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军之所至,秋毫无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官兵。”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那么几条,很容易记,更容易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我们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历史和实践表明,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是传承,更是承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张琰
插图:成都市双流区纪委监委
上一篇:亚普股份:累计回购1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