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李 雁
沈阳237路公交车二〇四站的斜对面,是黎明住宅区的三层暗红色尖顶老房子,陈红5平方米大小的理发店就在一楼。
每天早上9点多,陈红清扫门前,将手写着“理发、烫染”等字的小木板用凳子支撑好,便开始了一天的营业。几十年来,理发店没有花哨醒目的广告牌,门口那块木板前面防风吹倒已发黑的砖头压实了陈红岁月中的情感。
理发店墙壁贴着明媚的壁纸,让矮矮的空间亮堂不少。墙上挂着一面简单的长镜子,桌上理发工具和一把老式理发椅带着时光的痕迹,见证了店主的坚持与执着。坐式洗头的水槽加一个老式水龙头,槽子上方的横板摆着几瓶洗发水和烫染用品。接近门口的位置,放着绷着棉垫的两个塑料小凳子,留下等待理发的人们回忆过去、感受温暖的寸寸光阴。
时代变迁,住宅区周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发廊。精致的门面,闪烁炫目光彩的美发转灯,播放着新潮的音乐,更衬托的理发店透着浓浓的年代感。理发店承载着陈红的情怀,也是老人们在这个城市一隅记忆的打卡地。
从阳光斜照到夕阳西下,穿着自制围裙的陈红一直在忙着。一个人操持的小店,剪发从最初的几元涨到10元,烫染30至50元。陈红剪着时光,慢慢地陪着来来往往的回头客一起变老,5平方米空间留下暖暖的烟火故事。
店主性格温吞,双手在上下翻飞之间应和着狭小空间闲聊的老人,偶尔提醒出门的人把买的菜带好,顺带约定好下次理发时间。陈红的一句“等着您,不关门!”成为每日不变的场景,简单纯粹的言语却让干净清爽走出去的老人满脸都洋溢着幸福。
陈红用手艺在小小的理发店里剪着踏实和温馨,深深扎根在老房子的一楼。无预约、不办卡、普通的老牌洗发水、项目种类简单,却让新客不断成为老客。到理发店坐坐是更多人心中向暖的时光,天气晴和时,陈红不得不在店门口摆放几把小凳,坐着的人们聊着这方土地的生活印记。
赶公交车、坐地铁、去旁边菜市场的人经过理发店都会张望一眼,那半扇门始终保持旧色,连同尖顶老房子,牵动着每一个路过的人们。四季更迭中,理发店平静地浸润着老街坊们的生活。
又是阳光暖斜的清晨,陈红打开门,把写着“70岁以上老人剪发5元”的小木板支撑好,开启了新一天的敞门迎客。陈红说,二〇四地区住着很多老“黎明人”,为企业和城市奉献一辈子,我也给他们剪了几十年头发,5元钱是我们的约定价。
小区改造后,三层老房子增色不少,但理发店依然如几十年前的模样。繁华的都市,更多走过公交车站的人们,稍微抬头,斜对面那个小木板时刻提醒着,5平方米的理发店是这个片区年代的独家记忆。
上一篇: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下一篇:“乐山味道”加速迈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