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在西安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26岁的小和躺在病床上,血液分离机正缓缓运转。血液通过导管流经分离机,提取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5小时后,这袋“生命种子”被送往千里之外,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希望。
8年前,小和在长安大学读大一时,在一次校园献血活动中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已在黑龙江省担任基层选调生的他,突然接到陕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您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
“什么时候捐献?”小和的第一反应是惊喜中带着急切。但当他将消息告知父母时,遭到了反对。“父母误以为要穿刺抽骨髓,担心会影响我的身体。”小和为此联系到母校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学办副主任周艳龙老师,他是陕西省第29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周艳龙用亲身经历打消了小和家人的顾虑:“现在都是外周血采集,和献血过程类似,不用担心。”
在3月份进行高分辨配型时出现了“意外”,身高1.75米的小和体重达180斤,血脂偏高。他当即制定健身计划,严格控制饮食,每晚坚持步行两小时。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同事们总能看到他锻炼的身影。他说:“我饿点没关系,患者等不起!”两个月后,他成功减重至160斤,复查指标全部达标。
6月5日起,小和开始注射动员剂。6月9日捐献当天,他始终面带微笑。长安大学的老师们专程赶来探望,周艳龙说:“小和是我们学校第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是大家的榜样。”
陕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何洁表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全省14.4万名入库志愿者中,成功捐献者仅317人。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既不影响自身健康,又能够去救别人。
中午采集结束后,小和看着采集袋中37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轻声说:“希望那位陌生的朋友早日康复。”当被问及为何捐献时,他挠头笑道:“顺手的事,能帮就帮。”
这个夏天,两个陌生人的生命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紧密相连……
(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冯冠如)
本期监制:王战荣
本期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