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博沧州
日前,20多只东方白鹳在南大港湿地聚集,刷新夏季同期观测纪录。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当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食物资源丰富。
20余只东方白鹳在南大港湿地栖息 宋文峰摄在南大港湿地,这些优雅的“白色精灵”或悠闲漫步在浅滩,细长的红腿在水中轻拨,寻找着美味的鱼虾;或振翅高飞,洁白的羽翼在阳光下闪耀,身姿矫健。它们时而还会相互嬉戏,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打破湿地的宁静。
据介绍,通常情况下,东方白鹳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度夏繁殖,9月开始向中国东部迁徙,次年3月返回繁殖地。今年夏天,大规模的东方白鹳齐聚南大港湿地,比较罕见。
东方白鹳在南大港湿地聚集 宋文峰摄南大港湿地水质清澈、植被繁茂,鱼类和甲壳类等东方白鹳喜爱的食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南大港湿地持续推进栖息地修复和水质改善工作,使其成为众多鸟类的理想栖息地。
“这一现象证明南大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显著改善。6月出现如此多的东方白鹳,表明湿地不仅是它们的迁徙中转站,也成为它们的夏季栖息地。”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说。
此次创纪录的东方白鹳群,不仅展现了区域保护工作的成功,也再次凸显了湿地在支持濒危物种方面的关键作用。南大港湿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将持续密切监测东方白鹳的活动,全力守护这片鸟类栖息地。(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