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构建多元师资队伍
武威职业学院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整合多元化师资力量,形成了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杰出人物到校进行讲座、宣讲,激发学生对劳动精神的深度认同。校外聘请“时代楷模”、劳动模范郭万刚,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延堂,“种地博士”于海利等为专家级劳动教育实践导师,定期在校内校外开展先进事迹宣传讲座,引导学生学习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产教融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选派劳动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参与研发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前沿知识。学校与武威市农业科学院、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工商集团等多家单位合作,共建现代农业技术核心示范园、农作物技术研发示范区等,形成了“一园四区”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此外,学校还牵头组建了绿色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甘肃省红色文旅健康产业协同育人产教联盟等,推动行业与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劳动实践,传承“从劳力上劳心”的精神品质。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劳动教育场景。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为劳动教育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培训内容涵盖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建设、实训安全、实践案例等,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此外,校还通过内部培训、专题讲座、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学校注重劳动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通过与企业合作,选派劳动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企业工作经验,提升劳动教教育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