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浪潮与千年古都相遇,一场算力驱动的时代变革正在京华大地澎湃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近年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手持“算力魔杖”,于云端织就智慧经纬——为教育革新插上翅膀、为文化遗产注入数字灵魂、为千行百业开启智能密码……不断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智算星河图。
千年文脉焕新记——
当中轴线遇见“时空护卫”
立足于景山公园万春亭中心,北京这座千年古都中轴线的沧桑与神韵便能尽收眼底。如今,古都的飞檐斗拱间跃动着数据洪流,胡同的青砖灰瓦下奔涌着算力清泉,这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中轴线”正以数字化之笔书写着传统与未来交融的壮丽史诗。
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北京移动联合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现代通信网络、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融会贯通,为中轴线建设了一套“5G+城市数字孪生协同监测体系”,一举兼得遗产保护和游览展示两大功能。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依托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政务云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遗产保护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该项目以中国移动5G网络为基础底座,通过近3万座5G基站和视频监控、自然环境监测等多种智能传感器,组成了中轴线全域覆盖的物联感知网络,构建起中轴线监测保护的数据基础。中国移动5G边缘云和政务云构建的云边协同体系,结合3D模型搭建体系,在监测平台上呈现中轴线区域文化遗产真实状态的数字孪生图像。通过对3D形象的文化遗产状态全天候实时监测,实现主动预警与预防性保护,让中轴线遗产在得到完备保护的前提下不再沉寂,以数字方式“重焕新生”。
智慧学习变形记——
当课堂遇见“云上魔法”
北京移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人研究院、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委会,推出“云上AIGC课堂”,以创新技术为学习者打造低成本、全场景智能化的在线学习新范式。
据了解,“云上AIGC课堂”依托中国移动全国分布式算力网络,通过GPU云电脑集群部署,突破算力瓶颈,让3ds Max、AE、Blender等专业软件在云端流畅运行,能实现60FPS+画面帧率、1080P高清画质和30ms超低时延,故障率较个人设备降低80%,为学习者免去高昂的软硬件购置与维护支出,确保学习体验;“课堂”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定制,不仅让学习者可以根据偏好选择AI绘画、视频生成、智能编程等细分课程,还能实时分析学习轨迹,动态调整教学资源配比,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教学。这正是“云上AIGC课堂”施展的魔法——让“课堂”这种“云+端+内容”新型产品为更多AIGC学习者降低学习门槛,实现“所想即所得”的智能化教育体验,为数字人才培育计划赋能。
数字造梦觉醒记——
当AI遇见“算力魔方”
近日,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朝阳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亮马河醒春启航活动”在微博IN跨次元引力场开幕,由北京移动承建的“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文化+科技’智算平台”在活动中正式点亮。北京移动依托自身算网及AIGC生产管线能力,为平台提供算力服务和包含AI大模型、文生视频、虚拟场景等功能在内的AIGC生产管线能力。一期部署200P训推一体化人工智能算力,支持数字创意、数字文旅、影视制作和未来娱乐等创新场景,充分满足区内视听企业对大规模算力的需求。预计平台投入使用后,将为视听行业提升管线效率30%,降低运营成本近50%。
硬核基建智变记——
当京畿遇见“智算中枢”
北京移动深化中国移动集团公司“N+X”智算中心布局,结合北京市“一廊多极”“2+15+N”规划,打造“1+X+N”资源布局;推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区域节点落地北京,目前已建成312P训练资源,主要支撑中化、管网、央教管、中航信、国电投等客户;通过省内自建、省专联动、合作拓展规划建设算力规模超2500PFlops,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数西算”工程,夯实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持续完善算网资源布局,结合DeepSeek市场需求加快推理多元布局;外延式拓展资源,在门头沟京西智谷打造100P推理资源池,赋能内部应用。此外,在经开区建设通智一体信创综合适配中心,提供国产化软硬件适配、测试、认证服务,依托信创适配平台与“芯合”跨架构平台,加速国产化适配,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牵引北京移动信创和算力业务增长。
从中轴线的数字脉动到云课堂的智慧火花,从千行百业的智能蜕变到京津冀的算力协奏,北京移动将持续以硬核科技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以算力之光照亮更壮丽的数字文明新图景。 (李佳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