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商天下
“快手一哥”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重回直播间 辛巴宝刀未老
“大小杨哥成追忆,战神辛巴创世纪。”
去年的这个时候,估计没人能想到,这句话会在一年之后成为现实。
众所周知,距离今年的“6·18”大促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各大电商平台和网红主播就已经按耐不住早早开启了618预热。
而就在前两日,坐拥超一亿粉丝的快手头部主播辛巴也正式回归,开启了其在今年618大促中的带货首播。
还记得在首播之前,辛选官方微博便早早发布了辛巴的回归视频。
图源:辛选微博视频中,辛巴在一众辛选员工的簇拥下亮相,带着全场高声呐喊:
“这是辛巴的第六个618,这一路辛巴一次次的打败自己,靠的是背水一战、力挽狂澜。”
“辛巴的传奇只能由辛巴续写,记住传奇从来没有落幕,归来依然横扫千军。”
在5月24日晚的回归首播中,辛巴让这句颇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口号变为了现实:
这一晚,辛巴直接拿下了超40亿的销售额。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场直播,辛巴确实蓄谋已久,对他而言,这不是仅仅“复出”,而是“宣战”。
在如今中腰部主播崛起、头部生态洗牌的时代,辛巴要证明的不仅是流量,更是“辛选系”还未走出舞台中央。
要知道,这场直播才开场不久,在线人数便迅速突破十万,评论区氛围高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头部主播一呼百应”的黄金时代。
为了留住直播间观众,辛巴毫不犹豫地发动“钞能力”,不仅豪掷百万元红包,还加码了宝马汽车、送任意歌星演唱会的VIP门票……
图源:快手网友彼时,辛巴首个带货单品天气丹的销量达到20万单,预计销售额超2.5亿,几乎秒杀了其他中腰部主播整场直播的战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直播中,辛巴再度上架了一款曾让他深陷争议的产品——爱毕可。
还记得,这款产品在去年就曾因宣传话术问题被博主实名举报,最终导致辛选公司被监管部门处以175万元的行政处罚。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还点名辛选,将这次“翻车”作为“直播电商违法典型案例”之一。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辛巴不仅再次上架该产品,还选择了正面回应——他坦言,辛选因为爱毕可这个事情赔了几千万。
不仅如此,辛巴还表示:
“从夸大宣传的角度来讲,理论上我们可以不赔,因为只是夸大宣传。”“但是我觉得仰仗客户信任,(所以)我们(选择)赔了。”
解释完事情的原委后,辛巴在直播中向品牌方和观众再次致歉,而为了力证产品的可靠,他还现场开封、连吃两包,直言:
图源:辛巴直播间“这款产品很多宝妈推荐,今天不会介绍任何功能,只报价格。”
在辛巴的身体力行之下,这款曾引发轩然大波的产品在这次直播中依旧卖出了多达10万单。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一数据说明了两件事:
一是辛巴的粉丝群体仍具高度忠诚;二是消费者对争议并非绝对排斥,只要主播肯负责,产品价格合适,依旧有人愿意买单。
这也是为什么辛巴会感叹自己是“风口浪尖上的猪”——因为“身后有9000万辛选用户,死不了”。
在直播的最后,辛巴再次鞠躬感谢了支持他的消费者,称剩下的货等下一场直播再说。
图源:快手目前来看,辛巴定于5月31日的618第二场直播目前预约人数已超百万。
至于第二场的销售额能否超过此次首播,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电商新战局:传奇背后,体系之争
那些暂时淡出公众视野的带货主播们,总会“恰巧”在大促前归来。
但并非所有重回公众视野的主播,都具有如辛巴一般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许多“返场”的带货主播,都面临着流量剧烈下滑的残酷现实。
辛巴的40亿销售额,一方面证明了辛巴依旧拥有强大的粉丝粘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仍有人愿意为信任、为品牌、甚至为“回忆”买单。
但显而易见,如今的电商江湖早已今非昔比。
毫无疑问的是,平台需要辛巴。
每年大促都是平台GMV战绩的“大考”,中腰部主播和品牌店播虽然增长明显,但短时间内很难顶起大盘。
目前来看,头部主播依然是最直接、最确定的“流量发动机”。
从辛巴重启直播到快手给予资源位扶持,再到官方报道的数据“佐证”,不难看出,平台仍在有选择性地押注“超级IP”。
但我们必须承认,平台也在慢慢转向。
与几年前不同的是,当前的直播电商更注重“去中心化”,更关注稳定复购与内容沉淀。
“辛巴”们虽然带货能力强,但也存在高风险、强依赖、不可复制等问题,短期能引爆热度,长期却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行业监管正在“刷新游戏规则”。
从去年开始,国家对直播电商的监管趋严,典型案例频频被曝光,带货话术、产品来源、平台责任等环节全链条监管全面升级。
而同样是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了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
明确今后将加大直播电商领域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整治直播电商行业乱象。
图源:红星资本局未来,有关部门不仅将对直播带货商品进行进一步溯源管理,还将大力打击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这意味着,直播电商将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经营”,靠情绪、靠演技、靠话术拉动销量的“速成型”主播将面临更高门槛。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的逻辑也在变化。
从盲目跟风到理性购买,从主播信任到产品信任,他们更愿意为清晰的价格逻辑和真实的产品质量买单。
这对所有主播都是一种挑战,尤其是那些习惯了以“话题先行”的打法冲量的大主播。
辛巴的这场直播,当然是一场胜利。
他证明了自己依旧“能打”,证明了“辛选系”尚未退出牌桌。
图源:辛选但同时,他也把问题摆到了明面上:
当消费开始理性、平台开始去中心化、监管开始精细化,大主播靠什么赢得下一个40亿?
答案或许并不复杂——不是靠喊口号,不是靠情绪控场,更不是靠“我吃给你看”的惊人举动,而是靠产品、机制、信任与体系化经营的硬实力。
直播电商走到今天,单靠流量与热度,显然是不够的。
在大促周期拉长、竞争格局变化、用户消费趋于理性的背景下,任何一个节点爆发的成绩,最终都要落回日常的可持续运营中去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