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又到了毕业季。
据报道,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毕业照拍摄收费的通知,要求集体毕业照拍摄费用不得转嫁给家长,学校将统一安排免费毕业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纪念照;个性化需求可小范围私下组织,比如额外拍摄创意合照等,但需家长自行协调。一经发现违规将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曾几何时,集体毕业照变成了令人纠结的“多选题”。家长翻出孩子幼儿园的毕业相册,可能是烫金封面的精装本里镶嵌着水晶摆台,附带15分钟微电影U盘,标价却高达1个月的早餐钱。这些被商业精心包装的“仪式感”,正悄然改变着校园记忆的温度。
泉州此次出手整治,看似针对的是一张照片的价格,实际上是硬碰了教育场域的多重神经。曾有中学家委会发起投票,以“全班36人同意、2人弃权”通过人均500元的拍摄方案,但私下却有家长抱怨:“谁敢在班级群里投反对票?”这种裹挟着群体压力的“自愿消费”,折射出家校关系的微妙失衡。
在治理逻辑上,泉州的做法颇具启示。泉州并没有粗暴叫停所有创意拍摄,而是划出清晰的“双轨线”:基础集体照由学校买单,个性化项目由家长自由组合。这既守住了教育公平的底线,又为合理需求留出空间。这种分流处理,某种程度上破解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治理困境。
学校也不妨让学生自主讨论拍摄方案,预算明细张贴在教室公告栏。甚至鼓励同学间互相拍摄——多年后想起这一情景,可能会比照片本身更有意义。
就像四川南充仪陇县那张有氧气罩的毕业照,因为“最珍贵的记忆,一个都不能少”,在病床上的氧气面罩与60张稚嫩面孔的对视中,我们看见了当代青少年教育最珍贵的注脚。
毕竟,多年以后,当长大成人的孩子们翻开毕业相册,令他们眼眶湿润的,绝不会是相纸的厚度或水晶相框的重量,而是那个午后真实跳动的阳光与温度。
上一篇:碧海寻珍 琼岛觅遗
下一篇:构建立体化的海洋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