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大师寄语:
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毕红: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从古都南京,到闽都榕城,我带着自己原创设计的京绣珍品紧紧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脚步。在往届博览会上,通过开展京绣技艺展示与互动体验,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到京绣中国衣的独特工艺与艺术价值。每每回想起观众驻足在我的作品前,真诚流露出赞叹与喜爱时,我内心都充满了无尽的欣喜与感动,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是自己多年来传承创新的京绣技艺和作品得到认可,更让我看到了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关注热爱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5月3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5CACE),即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这场汇聚四海匠心的艺术盛会,吸引全国数百位工艺美术大师携绝艺倾情赴约,共襄盛举。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毕红将携多件非遗京绣中国衣及京绣文创产品在4C15、4C17、4C19展位集中亮相,与会的观众们将于丝光锦绣间共赏“京工细作”。
毕红大师在展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京绣源自宫廷刺绣,集百家针黹精髓,守正传承的是华夏国粹威仪,创新记载的是时代礼乐春秋。”京绣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明与祥瑞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征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作为工艺美术行业的盛会,不仅为京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展示窗口,而且能与四大名绣以及众多姊妹绣种欢聚一堂,在思想的碰撞与艺术的交融中,为非遗事业与工艺美术的发展探索出更多创作灵感与创新思路。各地不同绣种的传承人相聚在博览会为大师们精心准备的展台上,以不同的风格与艺术形式,共同描绘出未来中国非遗事业不断发展的锦绣长卷,展现出美美与共,和美共生的行业发展主题,在博览会的春风中展出非遗传承的新时代百花图。
毕红对记者说:“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从古都南京,到闽都榕城,我都一定带着自己原创设计的京绣珍品紧紧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脚步。在往届博览会上,通过开展京绣技艺展示与互动体验,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到京绣中国衣的独特工艺与艺术价值。每每回想起观众驻足在我的作品前,真诚流露出赞叹与喜爱时,我内心都充满了无尽的欣喜与感动,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是自己多年来传承创新的京绣技艺和作品得到认可,更让我看到了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关注热爱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多年来,毕红大师以精湛的技艺为笔,以岁月的沉淀为墨,不断在丝绸锦缎上勾勒出京绣画卷,她不仅用心保护研究宝贵的古代刺绣精品,更致力于京绣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做为京绣的手工匠人,她以实际行动,生动践行“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的创新发展理念,赋予传统京绣不仅精致美观而且更加实用的全新功能,让观众透过京绣中国衣上原创的精美纹样与细密有致的针脚,深切感受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匠人精神。
据介绍,在本届博览会上,毕红大师将展出多件最新创作的京绣华服作品。《云裳华仪花开蝶舞天地间》撷取上古冕服色谱精粹取“玄天朱霞”,墨色上衣以古金线满工盘金绣呈现黎明破晓前的玄色天幕,红色下裳以黑色打籽绣勾勒花蝶,似熔铸的铁线辉映朝阳。纹样采自毕红大师独创的「十二时辰瑞应百花图」,在经纬交织间重构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该纹样体系已经获得国家版权专利著作权。《云裳华仪墨染花枝俏》以宋元文人画的气韵入绣,雅绡为宣,银线作笔,将「墨分五色」的墨韵皴擦化为丝理走向。偏襟右衽的古典制式中,当代浅粉色桑蚕丝面料泛着宣纸般的哑光质感,襟前盘扣化作画轴玉别,行走时衣袂翻卷如展阅水墨长卷。《云裳华仪之百花百蝶恋中华》采用独创「秋香染雪青」渐变色谱,蝶翼鳞粉以九色丝线绣制,彩金勾勒叶脉在秋香绿缎地上洒落星辉点点。整套搭配采用传统秋香绿色和雪青色为基调,以时尚的美学元素丰富传统艺术语言,将创新设计与时代同频。《云裳华仪之紫气东来喜相逢》突破宫廷「喜相逢」纹样制式的刺绣技巧,千朵白花同色不同韵。用指尖与画笔和针线共谱一曲「百花不落地」的盛世华章。独创的卷草如意纹凤蝶翩然起舞,恰似紫气东来花海云霭间的天香浮动。以满工刺绣原创纹样,体现出非遗京绣“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特色,将宫廷样式中的“喜相逢”,以全新的创作手法与设计理念进行演绎。《云裳华仪之连升如意大业有成》是同样采用天然桑蚕丝面料全手工缝制的传统“中国衣”,将独特的服装定位绣与古法手工制衣工艺技艺完美融合在一件作品中。通身古法成作完成,衣袂裙襴皆采用外祥内藏式的定位准嵌设计。衣身纹样取缠枝莲与瑞卉意象,将中国祥瑞文化暗藏纹理间,寄寓「步步如意、百业成臻」的东方哲学。《碧泓雲想富贵长天锦绣雀裘》披风的刺绣由孔雀、牡丹、蝴蝶、云纹四种吉祥图案组成,孔雀是表达思念故乡的瑞禽,纹样设计之初将牡丹的别名“叠玉、天香”融入全稿,花瓣设计似雕刻而成无一重复,恍若百鸟衔来霞光织就的羽衣。既展现出当代京绣匠人对守正创新的执着追求,又将非遗京绣与新时代服装美学相融合,以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千年技艺的传承长河中,总有匠人以执着之心,守护着文化瑰宝的熠熠光辉。从宫廷绣坊到国际舞台,毕红用行动诠释着对京绣的热爱与坚守。她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创新的开拓者。
采访中,毕红对记者说:“京绣有图必有意,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其创作灵感和图案构思,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密不可分,是中国祥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可以说,每一件京绣作品都是一段历史文化的记录和传承。京绣在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将继续深耕非遗京绣技艺,以更精湛的技艺、更创新的理念,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让京绣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全世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能领略到‘中国衣’蕴含的深厚的文化魅力与时尚风格。
毕红大师作品赏析
《云裳华仪墨染花枝俏》
《云裳华仪花开蝶舞天地间》
《云裳华仪之百花百蝶恋中华》
《云裳华仪之紫气东来喜相逢》
《云裳华仪之连升如意大业有成》
《碧泓雲想富贵长天锦绣雀裘》
文|记者 贾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