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张欢 通讯员 乔玉璇)今年以来,安次区纪委监委整合廉洁文化资源,强化警示教育,以系列化警示教育为抓手、以地域化品牌为载体、以多样化形式为引擎,三管齐下、协同增效,筑牢“清廉安次”廉洁堤坝,构建层次丰富、立体多元的廉洁文化生态。
聚焦警示教育“单元剧”,搭建系列化教育矩阵。为充分发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警示作用,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安次区纪委监委制作乡村振兴领域“连续剧”《贪婪的“硕鼠”》《贪腐“硕鼠”一窝端》,揭露农业“硕鼠”从抱团敛财到组团落马的丑剧;制作医疗领域“微电影”《跋扈的医疗“蛀虫”》,曝光医疗“蛀虫”飞扬跋扈、侵蚀群众健康的种种恶行;制作重要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纪录片”《迷失的“钱途”》,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片”《破“四风”迷障 亮“八规”利刃》等5部警示教育片,搭建主题化、系列化警示教育内容矩阵,让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干部分级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将“查处一案”的震慑力转化为“教育一片”的警示效应。
描绘廉洁地标“百景图”,培育特色化地域品牌。安次区以推进“水润之乡 清廉安次”建设为载体,打造特色品牌。仇庄镇熊营村非遗秸秆编织融入“廉”元素、葛渔城镇新立村打造红色小镇廉洁文化阵地、杨税务镇大麻村古法制香韵蕴清香廉意、码头镇团结村五谷杂粮绘廉洁、银河南路街道亿合社区构建廉政故事文化长廊……以匠心巧思“量体裁衣”,萃取安次特色,融入廉洁理念,让廉洁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独具魅力的地域品牌,打造“一地一品一特色”的安次廉洁“百景图”。
打造清风廉韵“万花筒”,创新多样化文化形态。秉承“打破边界,拥抱创新”原则,安次区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廉荣腐耻的社会氛围。安次区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开展“水润之乡 清廉安次”建设年活动方案》,联合安次区总工会、安次区税务局等部门,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今年以来,安次区纪委监委开展“书春送廉”“剪纸倡廉”“清廉安次”作品征集等活动;联合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纪法宣讲团,到机关、村街、社区宣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纪法条规。打破传统说教模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廉洁文化“万花筒”,唱响安次廉洁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