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邵阳学院体育学院成立于1975年,办学历史悠久,底蕴厚实,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个专业均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已完成教育部二级专业认证。近年来,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院基于产出导向的办学思路,聚焦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四轮驱动,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凝练课程特色为轮 全面优化课程体系
体育学院紧跟时代需求,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用人单位对照学校总体培养目标和学校定位,结合邵阳市和湘西南实际情况,讨论、修改、审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建设更切合培养目标需要,彰显课程特色。课程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实践性,及时更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创新,强调实践过程不断线,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应用能力;课程的融合性和地方性,开设包括舞龙舞狮、器械训练、瑜伽、康复训练、湘西南民俗体育等在内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兴趣,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同时,学院加速推进特色课程的教材建设。特色课程教材选用先经教研室讨论,再通过专家评分,最后进入课堂;鼓励学院教师出版相关课程的校本教材。
以体育比赛为轮 全面激发师生内在动力
体育学院秉承以赛促学理念,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赛事,实现竞赛教学全覆盖;积极搭建各类教学相关大平台、努力争取与专业相关的赛事参赛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惠及全体学生发展。
近年来,学院以体育基本功大赛、校运会、市运会、省运会、省大学生运动会和省锦标赛、各民间协会组织的比赛、体育总局协会举办的各类赛事等为平台,拓宽学生发展新赛道,通过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团队的协作意识和综合素养。在参赛过程中,教师自由组成教练组,坚持训练不间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科建设为轮 拓展专业建设深度广度
体育学院坚持“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办学特色,院系领导积极推动学科建设,探索建立《体育学院科研管理办法》《体育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等系列举措,成立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团队,提倡“传帮带”的科研风气。学院科研气氛浓厚,每季度举办一次博士论坛,高频次邀请校外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推动学院产出丰硕科研成果。
学院引导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入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学院领导带头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论文逐年增加,横向进校经费持续增长,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双向驱动。
以地方体育服务为轮 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学院牢记使命,紧扣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把人才培养和地方服务紧密结合,通过体育咨询、体育培训,全民健身指导、体育表演、地方赛事服务等方式,进行开放式人才培养。
近5年来,学院学生深入社区进行体育服务的人数不断增加。参与市区公园体育健身点、锻炼点进行指导的学生每学年达3000多人次;在城市羽毛球、跆拳道、篮球、健美操等健身场所进行实习指导的人数每年达500多人。学院广大师生以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等形式积极参加邵阳市稍具规模的体育比赛;师生参与体育活动宣传、竞赛表演等活动,获得邵阳市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邵阳学院体育学院将继续围绕“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持续坚持四轮驱动,深挖发展内涵,将老师、学生、学院的梦想与体育强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体育创新人才,全面提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陈日升)
上一篇:北斗的眼界可没GPS那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