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方根
“屋檐水滴旧窝窝,点点滴滴不挪窝。”每当想起或听到这句乡村俚语,我就别有一番情愫。
儿时,随父母生活在乡下,居住条件为极其简陋的土坯房。墙体就地取土采用板筑的办法夯筑而成,屋顶覆盖土窑烧制的小青瓦片。房屋构造上,仅一层楼,正房“连三间”,东头附属一间厨房,西端附属一间猪圈。房屋的正前方,是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坝,主要用于平时活动、堆放柴草杂物及丰收时节晾晒粮食。
在我的记忆中,每逢雨季,天一下雨,房顶上瓦沟中汇集的雨水,就会顺着屋檐,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相对固定地滴落在土地坝的某个点位,形成明显凹陷的窝子。
一个下雨天,我又坐在屋门口观察屋檐滴水。母亲走了过来,问:“儿啊,从这屋檐滴水,你看到了什么?”
“我发现从每一个屋檐滴落下来的雨水,它们几乎都滴在了同一个窝窝里。”
“这一自然现象,说明了什么?”
“水滴成窝。”那时,我还不懂“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更不懂“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可贵的功劳”这个大道理。
“一滴水的力量虽然不大,但两个小水滴、三个小水滴、四个小水滴……千千万万个小水滴汇聚起来,就会汇聚成窝,汇聚成河,汇聚成海,力大无穷,势不可挡!”母亲以此教育我,“人亦如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人的劲头是有限的。凝聚集体力量,便会无往而不胜;汇聚众人智慧,则难题迎刃而解……”
母亲的这番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为我克服自私心理,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齐心勠力、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的养成,起到了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屋檐水滴旧窝窝,点点滴滴不挪窝”这句乡村俚语,还用于形容和规劝人们多行孝道。
在我老家的不远处,居住着一户姓熊的人家。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媳关系难处理。”熊家的婆婆和媳妇,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有一次,这对婆媳又在自家对骂,婆婆骂媳妇“不勤快”,媳妇怼婆婆“也好不到哪儿去”。两人越骂越火星直冒,发展到双方一边对骂一边在地上直跺脚,还把手臂上的袖子也撸了起来,像要大动干戈的样子……
见此情形,我准备前去劝解。母亲拉住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儿啦,这是‘屋檐水滴旧窝窝,点点滴滴不挪窝’,现世报。这对婆媳俩,时常发生矛盾纠纷,一言不合就开吵,大家都司空见惯了,也近乎麻木了,你看左邻右舍有哪个人愿意去相劝?再说,你要是去劝,说不定她们会干劲更足,骂得更来劲;你不去劝,还好一点,等她们吵够了、吵累了,自然就会偃旗息鼓……”
从母亲的口中我得知:这位骂架的婆婆自己在做儿媳妇时,对自己的婆婆也不孝敬,横眉竖眼,恶言相向。等到这位骂架的媳妇自己当了婆婆,她的儿媳妇也跟着她学样捡样,也不尊敬她,跟她对着干,现世报。这就如同下雨时屋檐滴落下来的雨水,哪怕屋子换了一代又一代人,屋檐水依然滴落在旧窝窝里,不会因人而改变。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