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安徽新闻网
“乡政府包吃包住,晚上还能洗澡洗衣服,真的太贴心了!”5月19日,从淮北市赶到颍上县关屯乡收割小麦的农机手李红开心地说。
麦到小满日夜黄。最近,各地的农机手不断涌向关屯乡,拉开了当地小麦抢收序幕。
关屯乡靠近淮河,地势低洼,每年午收季节,雨水增多,淮河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当地流传着“小麦成熟七成收、八成丢”的说法,也因此形成了“抢”收传统。
“最近天气炎热,今天又刮起了西南风,小麦被催熟,又到了抢收时间。”关屯乡农业农村和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朱传来说。
抢收需要收割机,面对3.3万亩成熟小麦,关屯乡只有50台套收割机。“关屯乡位置偏僻,农机手不愿过来。”关屯乡党委书记周新海说,一旦小麦不能及时收割,农户将遭受经济损失。
为吸引农机手到关屯乡支援收割,关屯乡敞开乡政府大院,向外地农机手开放,免费提供住宿、三餐及洗衣洗澡配套设施,让农机手吃住无忧,同时组建“网格员+村干部”服务队,摸排连片收割区域,绘制“麦收地图”,协调收割路线,保障作业顺畅。
“我们推行‘网格员代收代付’模式,统一收取收割费用,确保费用透明,并依托村级土地确权数据,提供‘电子地亩图’并现场丈量复核,保证地亩精准。”周新海说,还组织本地村民成立“临时帮工队”,做到“人歇机不歇”,协助农机手夜间作业、加油和维修机具。
小麦抢收期间,农机故障在所难免。关屯乡在全乡设立8处“农机手驿站”,向作业农机手推送维修人员电话,承诺“半小时响应、2小时修复”,确保小麦抢收顺利进行。
据了解,从2021年起,关屯乡已连续5年推出这种“保姆式”全流程服务,礼遇外地农机手。前来支援午收的外地农机手也因此越来越多。
目前,关屯乡已联系对接外地跨区作业收割机87台套,加上本地现有收割机50台套,共有137台套收割机投入抢收工作。“全乡小麦机收时间预计缩短3天,抢收率可望达100%。”周新海表示。
■ 本报记者 李鹏 本报通讯员 许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