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懂经济
5月20日,中国金融市场迎来"双降"重磅信号。
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3%和3.5%;与此同时,六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同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长期存款利率最大降幅达25个基点。这一政策组合拳既是应对当前经济复苏压力的主动作为,也标志着货币政策框架的进一步优化,通过 “降成本” 与 “稳息差” 的双向调节,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此次利率调整直面当前经济运行的核心痛点。
今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500亿元,居民贷款连续呈现负增长,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持续走弱,内需复苏动能亟待政策加码。在房地产市场,尽管4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降至3.1%,但销售端回暖乏力,此次5年期LPR下调既能为存量房贷减压,也有望通过降低购房成本激活增量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逼近监管预警线,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行业净息差收窄至1.43%,其中国有大行更降至1.33%的临界水平。此次存款利率25个基点的超预期降幅,通过负债端成本的压降有效缓解银行盈利压力,为信贷投放打开空间,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作为年内首次利率调整,此次LPR双降具有多维政策效应。1年期LPR降至3%的水平,直接降低企业短期融资成本,为制造业投资和经营扩张注入动能;5年期LPR同步降至3.5%,不仅减轻个人住房贷款负担,更通过降低基建、技术改造等中长期项目融资成本,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持久动力。这种利率期限结构的优化调整,精准对接了市场主体不同期限的融资需求,形成长短结合的刺激效应。
在存款端,六大行与招行的协同行动构建起利率传导的新链条。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05%的基准水平,3个月、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锚定0.65%和0.85%,而长期存款利率的大幅调降则释放出明确政策信号。这种结构性调整既维护了基础储户利益,又通过压缩高息负债引导银行优化负债结构。更深层的政策意图在于推动储蓄转化,将沉淀在长期存款中的资金导向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而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从“资产-负债”两端的协同发力到“短期-长期”利率的联动调整,本轮政策组合既是对当前经济压力的及时应对,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步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