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莉莉 摄影 曹彤)昨日,天津博物馆以新意展览、新颖活动与观众共同迎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天津博物馆所藏书画作品十分丰富,常以不同年代、题材为主题举行书画展览。此次与观众见面的是“六合同春”——清代后期花鸟画特展,该馆书画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赵艳玲介绍,展览精选了天津博物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所藏的89件(套)精品力作,意在系统呈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在题材、技法、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变化、创新和发展。展览以地域流变为经,艺术革新为纬,进行梳理归纳,在展览中构建四个单元,分别是扬州余绪、岭南新趣、海上风华、百花呈瑞。
展厅中,50余位画家的花鸟画题材作品齐聚一堂,展览方式除了静态陈设,还通过芳香装置、鸟鸣音效、四季花影幻灯片等带来视觉、听觉、嗅觉多感官的文化体验。赵艳玲表示,希望以此营造出一种鸟语花香、祥和舒畅的沉浸氛围,这也正是展题“六合同春”意义的展现。“展题取自展览中虚谷的绘画作品的自题名。‘六合’的本意是‘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借指宇宙时空和世界,而‘六合同春’则有天下皆春的寓意,象征着万物欣欣向荣、繁荣昌盛。我们希望再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发展‘艺术生态林’的同时,也呈现中国花鸟画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昨日下午举行的“看天博展览 听天津故事”城市寻访活动则用脚步追溯历史。演绎建筑美学的安里甘艺术中心,铭刻风云变幻的英国领事官邸旧址,见证天津近代工业影响的开滦矿务局大楼……每一处建筑、每一块砖石都成为历史的讲述者。参与活动的观众感慨“一路行走,一路聆听,城市的大街小巷诉说着往昔。虽然这个活动走出了博物馆,但置身的是‘城市博物馆’,让人从不一样的角度、用发现的眼睛探寻历史,感受天津独特的文化基因。”
下一篇:创新突围 尽显青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