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持续升温,但其商业化之路也伴随着行业标准、市场准入等一系列问题。据了解,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谋划推出了一批突破性较强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下一步,还将选择重点地区开展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新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在位于合肥骆岗中央公园的合翼航空综合管理中心,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飞行训练、空域协调、数据搜集等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预计不久就能开放飞行体验,迎来首批乘客。
亿航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亿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相关运营航司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这意味着亿航智能低空载人服务及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
合肥eVTOL商业化渐近,得益于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的探索。2024年8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等十大新业态新领域,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以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为政策载体,先后在海南、深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地,谋划推出了一批体系性、突破性较强的政策举措,如支持安徽合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构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
“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发展对空域管理、场景开放、产品准入等提出法规和标准的需求。”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工程总体部总工程师舒振杰说,随着全空间无人体系发展,各个城市要建设一批为相关场景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管控中心,数据中心,起降停机坪等。低空航路划设、运行实时监控、应急安全响应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可通过一些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和孵化出一批标准,后续在各个城市复制推广。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在骆岗公园12.7平方公里的整体空间统筹部署无人系统,推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综合场景开放。所有场景基于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管控平台建设,平台允许上下游相关企业平等接入,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和机制障碍。
“合肥市构建了场景多样、系统完备、标准统一的全空间无人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数据中心和管控中心,实现对运行底图、协议接口、管控界面、技术数据、标准规范、运行流程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为在更大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促进逐步形成一致的准入标准和政策法规体系。”上述负责人说。
上一篇:苏银金租,向实向新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