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近年来,上海信托在浦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差异性功能特征,聚焦教育助学、医疗救助、文化环保和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入开展公益慈善信托业务,打造“人民金融”“惠民信托”的体系性运作、品牌化发展新平台。
一、从“人找教育”到“教育找人”——打造“跨越千山万水”的全天候学校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根本途径,是从“输血”到“造血”的治本之策。从开展公益慈善信托的第一天起,上海信托就将资源聚焦在最能改变困难群体命运、最能体现慈善长期主义的教育领域。上海信托从2014年起,在上海对口援助的云南长期深耕教育扶智,累计举办16期来沪培训班,参训校长及教师达810人次,覆盖云南16个市、州,对所辖二级区/县的覆盖率接近70%,并成功辐射带动了公司客户海亮教育集团的爱心资金共同设立慈善信托。
以往教育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多采用在当地建校舍、课程下乡等形式,重教育硬件轻教育理念、受益人群单一且覆盖面小、项目临时且不可持续。上海信托利用公益慈善信托架构,在云南省教育厅、扶贫办,上海师范大学及上海市团市委学校部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每年由云南当地政府选拔100名贫困地区中小学乡村校长及骨干教师到上海标杆中小学参加为期两周的理论培训及跟岗教学,通过抓住教育领域的“关键少数”,积极推动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方法论在云南地区的有效辐射。不少校长和骨干教师此前从未去过云南以外的地方、甚至从未走出过大山。在担任上海中小学的影子校长期间,他们不仅观摩上海学校的授课过程,还参与校园管理和课程研讨,即便在返回云南后,校园内网、授课课件等网络资源也持续向他们开放,将打破时空壁垒的24小时“全天候学校”带回云南,持续影响和改变偏远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治校水平。后续,上海信托将云南地区教育扶贫慈善信托的经验推广到中西部地区12个省份,辐射影响了近400万学生,形成了“教育改善-能力提升-就业增收-代际突破”的良性循环。
2021年,上海信托在“云南模式”的基础上,扩充教育帮扶慈善信托内涵,与公司客户共同发起设立“上善”系列上信至善中西部地区教育助学慈善信托,焕新打造了以三年为周期的深度教育培训“陕西模式”。该项目由陕西省教育厅负责参训校长的遴选、评估及考核,由上海师范大学制定研修方案并组织实施,按照“启航年”“导航年”“领航年”的整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陕西校长来沪研修和跟岗学习、上海教育专家团队赴陕实地指导、学员分组每月线上研讨等多元化的教学培训活动。参加研修班的51位校长在三年中共聆听了23场国内教育理论界知名专家学者和基础教育学校名校长的讲座,赴上海、江苏的19所学校跟岗学习,举行了17次小组研讨活动。在为期三年的学习中,上海信托与上海师范大学还为每组学员配备了一位教育学教授,指导学员推进学校办学改革、分享交流学校办学经验和心得,对参训校长提出了提交至少一篇可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要求。三年来,研修班校长们公开发表期刊论文37篇,获得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4项,获得县级以上表彰29人次。
二、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扎根”——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为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上海信托于2019年将前期在教育扶贫领域积累的慈善信托相关经验复制推广到医疗健康领域,与中山医院合作开展江西省心血管医护人员来沪再培训项目。通过聚焦“人的能力”的提升,将常见的上海专家赴外地义诊的医疗支援形式,升级为医护人员来沪培训模式,为当地培养本土化的医疗人才,将“飞鸽牌”专家,变为“永久牌”人才,破解偏远地区医疗资源“来了又走”的困境,实现“人走技术留,队撤体系在”的长效健康保障。在6年多的时间里,上海信托携手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长海医院、上海肿瘤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上海顶尖三甲医院,与新疆、西藏、青海、江西、安徽等地卫健委合作,通过来沪3个月-6个月-1年的分层分类集中培训、在上海各大医院跟岗学习、在当地组织医护培训项目等方式,累计培训了医护人员3000余人次,为中西部医疗人员提供全方位、零距离学习先进医疗救护经验的机会,更新他们的医疗知识储备,将先进的医疗理念、技术手段带回中西部,加快提升当地基础医疗水平、综合服务能力及一线临床医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受训的中西部地区县域医护人员此前根本不可能获得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机会,也无法获得像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陈灏珠院士所在团队这样的顶级科室的悉心指导,可以说正是上海信托的“上善”系列医疗健康慈善信托项目,将上海顶级三甲医院的能力基因剪辑进县域医疗的细胞,形成了上海与12个中西部省份的“医疗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医院硬件水平不断提升、但三甲医院专家派驻周期短、人员难留,复杂医疗设备闲置率高、技术难传,突击式义诊无法形成持续健康管理、体系难续的现实问题。
三、从“产业兴旺”到“治理有效”——打造“乡村治理领头雁”
乡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官和政策落地执行者,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乡村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乡村产业资源的导入,需要有良好的干事创业生态和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以往的产业扶贫模式,存在中央政策走样、盲目跟风投资、资源聚合断档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县乡两级干部产业视野较为狭窄、治理手段较为陈旧、文化意识较为薄弱。2019年,上海信托发挥慈善信托架构功能优势,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定向帮扶点甘肃省和政县和临洮县设立县乡两级干部来沪培训慈善信托,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组织为期两周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并开展上海周边示范村交流、乡村改建专家团队面对面、乡村改革法律问题咨询等各类相关培训活动,帮助县乡两级干部成为政策落地的“转换器”、产业发展的“规划师”、资源整合的“链接者”和乡土文化的“守护人”。
“送项目不如送机制,给资金不如给本领”,上海信托县乡两级干部培训慈善信托累计为甘肃、新疆、宁夏、安徽、浙江的十余个县的接近400名县乡两级干部提供了深度培训和县域治理调研支持,将慈善资源转化为人的能力提升,把能人带动升级为组织能力跃迁,培养了一批懂政策、懂产业、懂治理、懂人文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头雁,为乡村振兴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新”、从“单一经济振兴”到“全域文明复兴”留住了希望、激活了未来。
当前,信托行业也正迎来服务国家战略、赋能社会民生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将慈善信托的公益属性与资产服务、资产管理信托的专业能力深度融合,能够推进构建“商业向善、金融为民”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上海信托将在浦发银行总行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履行集团子公司职责、进一步践行金融向善理念,积极发挥慈善信托功能优势,聚合社会向善资金、拓宽慈善项目深度广度,推动信托账户、银行账户与慈善账户的耦合,将慈善信托真正打造成全行赋能民生的主阵地、主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