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以郭爱克院士命名的“爱克脑科学研究中心”,18日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新中心纪念一个多月前逝世的这位我国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双聘教授,聚焦于脑科学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破解脑疾病难题,并推动类脑智能技术发展。
郭爱克院士接受上大双聘。(资料照片)
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郭爱克因病医治无效,于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85岁。他1940年2月18日生于辽宁沈阳,1965年本科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1979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作为果蝇脑研究的先驱,他长期探索大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在果蝇视觉导航、抉择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郭爱克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不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国家和部委大奖,还曾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亚太神经网络协会杰出成就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资料显示,2020至2025年,郭爱克受聘上海大学脑-智科学院士工作站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认知与智能科学院士工作站。今年4月,也就是郭院士逝世当月,他还在浙江桐乡参加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主论坛中,郭爱克以《大脑-认知-心理的整体性-复杂性-演化性的探索及伟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为主题,交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医学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情况。
郭爱克曾说“脑科学研究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他生前积极推动上海大学脑科学学科建设,为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据悉,“爱克脑科学研究中心”紧密围绕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脑计划”)战略部署,助力上海建设脑科学创新策源地,重点布局三大研究领域。
在脑疾病发病机制与干预领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重大脑疾病,开展神经退行性变、神经环路异常等基础研究,探索早期诊断标志物与干预策略,推动临床转化应用;在类脑智能技术创新领域,模拟大脑信息处理机制,开发新型神经网络模型、神经形态芯片等类脑计算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在复杂决策、情感认知等领域的瓶颈;在脑科学前沿交叉研究领域,融合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开展跨尺度脑成像、光遗传学操控、脑机接口等技术创新,构建“解析大脑—模拟大脑—调控大脑”的完整研究链条。
多位院士见证。
这一脑科学研究中心依托上海大学现有科研资源,整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等兄弟单位科研力量,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临床机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服务“健康中国”“科技强国”两大战略需求,既通过脑疾病研究降低社会医疗负担,为老龄化社会提供脑健康解决方案,又以类脑智能技术赋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
1995年5月19日,时任上大校长钱伟长、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市府副秘书长周慕尧等出席,大会向首任院长杨雄里院士(左一)等授证。(资料照片)
当天,中国科学院杨雄里院士、李劲松院士、高绍荣院士以及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等,在“生生不息·砺行致远”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院30周年主题活动中,见证爱克脑科学研究中心发起成立。其中,今年84岁的杨雄里院士作为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还饱含深情回顾学院初创时的艰辛历程。“1995年5月,从钱伟长老校长手中接过这份委任证书,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而自己从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变成了眼前的耄耋老人。”
杨雄里院士(右)与上大校长刘昌胜院士在一起。
“三十而立,立的是胸怀天下的格局,立的是勇攀高峰的志向,立的是造福人类的初心。”杨雄里表示,如今学院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在生命科学的百花园中放出独特的光彩。作为任职8年的老院长,他将继续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学院提升国际影响力,迈向更高台阶;同时希望年轻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们在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中做出新的贡献。
成旦红在主题活动中。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也回顾了上大生命科学学院从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起步的发展脉络,而今学院在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生物科学”位列全球前300强,在ESI引文学科排名中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目前,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聚焦国际学术前沿,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形成了“基础研究顶天立地、应用研究脚踏实地”的学科生态。
【新闻链接】上海大学生命学科发展史
1958年,中国科学院王应睐、沈昭文、曹天钦、邹承鲁、钮经义、陈騊声等老一辈著名科学家创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
1978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
1983年,获批生物工程本科专业。
1986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4年,上海大学新合并组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改名为上海大学生物工程系。
1995年5月19日,生命科学学院成立,杨雄里院士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
1996年,获批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获批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3年,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5年10月,获批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2008年,学院主持完成的 “特异性膜钠离子通道调制剂的研究” 项目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1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4年,获批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9年,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0年,获批生物制药本科专业。
2020年,生物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2月,获批上海器官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1年,生物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11月,获批器官修复生物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023年,学院主持完成的 “心力衰竭的分子细胞学机制研究” 项目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4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原标题:《以逝世不久的郭爱克院士命名,上海大学成立脑科学研究中心,杨雄里等院士见证》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题图说明:郭爱克院士在上海大学。(资料照片)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下一篇:印度向印控克什米尔"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