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兰
我读小学时,每年五月上旬,学校都会放一周“荔枝假”,让孩子们帮忙“抢收”荔枝。
我记得第一次跟父母摘荔枝时,天空正下着绵绵小雨,荔枝树浑身湿透,叶子还在往下滴水。父亲和母亲绕着一棵棵荔枝树转,或弯腰,或踮脚,或爬树——要摘下果子自然要与荔枝树亲密接触,而雨水因为父母的接触,从树上噼里啪啦地掉落下来,很快,我们都浑身湿透。
父亲是摘荔枝的主力,高处的荔枝需要他站在梯子上去摘。只见他将人字梯打开,摆在荔枝树旁,开始往上爬。母亲站在梯子边,一手扶着梯子,一手提着小篮子。父亲目光巡视着,看到又红又多的一串荔枝,便用一只手捧着,另一只手开始小心翼翼地将这串荔枝翻转着,检查另一面是否也够红。如果够红,父亲就会用专门留了长指甲的拇指和食指小心地将它折下来,轻轻地放在母亲的小篮子里;如果还不够红,他就会轻轻放手,让它们继续生长。
我是个勤快的小帮手,一直站在父母身边递篮子、递铁钩。父亲将荔枝放到小篮子里后,一看差不多装满了,我就赶紧从母亲手里接过篮子,将荔枝转移到大箩筐里。有时,我还会辅助父亲将高处的荔枝用铁钩钩下来,让母亲去摘。
那时候,荔枝的集中收购点在隔壁镇。父亲要用大箩筐装着荔枝架在自行车后座,一个人骑自行车去隔壁镇卖荔枝。我上六年级时,已学会了骑自行车,母亲有时也会装一小箩筐荔枝,绑在我的小自行车架上,让我和父亲一起去卖。
那天刚好是我的农历生日。清晨,雨丝仍飘满天。我和父亲已骑着自行车出发了。路不好走,又下着小雨,小路很泥泞。正逢荔枝季,往来的车辆也很多。我紧跟在父亲后面,经过河边窄窄的小路时,父亲怕我摔,让我下车,我们推着车往前走。现在想来,我都觉得那时的自己真的很勇敢,也很能吃苦。
到了收购点,卖荔枝的人真多,人挤人、车碰车的。父亲一边往前走,一边频频回头关注我,大声地交代我一定要紧跟着他。我们卖掉荔枝,往回走时,小雨也停了。骑了差不多一半路程时,父亲突然停下来,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我们去买蛋糕吧。”我高兴地说:“真的吗?”我那时还从来没吃过生日蛋糕呢,心里充满了期待。父亲毫不犹豫地说:“真的。”他带着我立刻改变了方向,又往镇上去。
我们骑到镇上时,已经中午了。父亲找到唯一的一家面包店,问店家有没有蛋糕卖。店家指了指柜台,说“在那呢”。我们一看,那是一些三角形、淡黄色、边缘有一层薄薄棕色外皮、看起来很松软的小块蛋糕。父亲说:“我要那种圆形的,有白色奶油的蛋糕。”店家这才明白是要生日蛋糕,说那个要定做,现在没有。最后,我们只好遗憾地买了五块小蛋糕。但我已经很高兴了,那时候,家长们谁有闲钱给孩子买这些吃不饱肚子的东西呢?
我们捧着蛋糕回到家时,母亲正焦急着呢,因为同去卖荔枝的邻居都回来了,她担心我们在路上遇上意外,也担心荔枝不好卖。当我停好自行车,从箩筐里拿出蛋糕,献宝似的地给母亲看时,父亲也凑过来,咧着嘴巴笑说:“孩子今天生日,我和她去买蛋糕了。”母亲并没怪我们,也笑着说:“没出事就好。我们一起吃蛋糕吧……”那个生日,真是让我难忘啊。
那些年,学校年年都会放“荔枝假”。大人都在辛苦地抢摘荔枝,孩子自然也没能闲着,但我们总是忙碌又喜悦的,因为那是收获的季节。
上一篇: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专题课程
下一篇:畲风闽韵焕光彩 千年古街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