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围绕“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这一主题,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近千名公众走进“新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沉浸式体验光学科技的魅力。
上午九点,天空虽然飘着蒙蒙细雨,但大家热情不减,已经陆续来到活动现场。本次活动设立打卡参观模式,参观者入所后,首先领取“科学集邮护照”,再沿各个展点盖章留念,最后兑换纪念品。大家兴致勃勃,跟随志愿者开启科学探索之旅。
报告厅内,两场科普讲座准时开讲。光学系统先进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曾雪锋以《光——致广大而尽精微》为题作科普报告,深度剖析古今中外光学领域成就,并展望未来光学发展;该实验室科研人员吴娜以《光识万物——从基因到宇宙的探秘之旅》为题作科普报告,将光视为感知世界的媒介,带大家共同探寻光学器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价值。
随后,长春光机所科普志愿者协会原创的科学实验秀——《哪吒的物理修真课》精彩上演。志愿者们化身动漫人物,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揭开焰色反应、伯努利原理、静电飞花等实验背后的秘密。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活动高潮迭起。
长春光机所首本科普图书《造颗星星送上天》签赠仪式现场同样人气满满。本书主编——长春光机所大珩中心主任王旌尧,与读者面对面讲述创作故事。现场还设置了航天知识竞答环节,气氛热烈。
在“流动科技馆”展点,吉林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带来了20余件科技展品,包括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等主题;在“科技与生活”展点,奥普光电、新产业、希达电子、长光辰谱、长光芯忆等企业携特殊视觉检查仪、激光打标机、快照式成像光谱仪、AI心理测评仪等创新成果亮相,吸引了大量青少年体验。
活动当天还开放了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公众充分领略了国内发光学的发展历程,直观了解了如何通过在轨组装的方式,将多个单镜体在太空中进行组装,对光学基础理论和光学系统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成果展厅内,“羲和号”卫星、“天问一号”相机、“鹊桥二号”极紫外相机、GODAS 软件、高端 CMOS 芯片、VCSEL 激光器等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长春光机所在航天探测、光学设计、核心元器件等领域的科技实力与创新魄力。
长春光机所党委副书记孙焕表示,公众科学日作为品牌科普活动,已成为公众走进长春光机所,了解科研前沿、探索科技奥秘、感受科学魅力的重要渠道。今后,他们将进一步丰富科普素材和形式,提高科普工作质量,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作出应有贡献。
(文中图片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提供)
作者:徐慕旗
责编:秦楚越